無聲的健康隱患--骨質疏鬆症


最近,我由家庭醫生轉介,接受了低劑量X光(DEXA)骨密度檢查,驚訝地發現自己腰椎已有嚴重骨質疏鬆,需要立即治療。儘管我一向維持適量運動,並補充維生素D,仍無法避免這種「老年病」的侵襲。回想10年前在香港體檢時,透過超音波(QUS)檢測腳踝骨密度,指數已接近-1,顯示有骨質疏鬆的風險;當時未加理會,10年後卻已惡化至 -3.5,進入高危範圍,再也不能置之不理。
令人擔憂的是,骨質疏鬆的發展常無明顯症狀,人們往往輕忽其存在,直到發生骨折才察覺。但此時,骨質早已大幅流失,後悔已晚。部分患者可能僅發現身高縮短、駝背加劇或腰背疼痛,卻未意識到骨骼已嚴重受損。
一般而言,骨折本身並非致命疾病,患者只需適當休養便可康復。不過統計顯示,20% 的骨折患者會在6個月內死亡,而約50% 的患者將永久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這些悲劇往往發生在生性悲觀、缺乏自信的病人身上,他們因長期卧床,逐漸失去自理能力,依賴家人照護,最終導致身體機能全面衰退,甚至引發褥瘡、肌肉萎縮等問題。正如《黃帝內經》所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若病人缺乏意志力,不願起身行走,即便手杖在旁也懶得使用,病情恐將進一步惡化。
目前西醫治療骨質疏鬆的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口服藥物與注射治療。我目前依照醫生指示,初期每週服用一顆藥物,若無嚴重不適,八週後改為每月服用一顆,另外一種骨質疏鬆藥,需要病人以後每周服用一顆。據說藥物治療若效果良好,可能有機會停藥,缺點是部分患者會出現胃部不適;至於注射治療則可能需要長期進行,停藥機率較低。
除了藥物治療,我仍保持適量運動,適時曬太陽,並增加攝取鈣質與蛋白質。最重要的是預防跌倒,行走時步步謹慎,特別是在濕滑地面或雪地上,更需格外小心。
骨質疏鬆雖無明顯症狀,但其後果不容小覷。因此,任何年齡的人都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並定期檢測骨密度,以防範於未然。畢竟,健康的骨骼,是我們行動自由與保持生活品質的根本保障。 馮新偉(中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