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可以令美國製造業重生嗎?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四月

關稅長遠對美國經濟有利
最近全球經濟最熱的話題必然是關稅,特朗普形容關稅是「字典中最美」的一個字,《華爾街日報》卻認為今次是最愚蠢的貿易戰。大部分人都會同意關稅的負面影響,例如會令美國入口貨品價格上升,同時亦會打擊供應鏈的秩序;特朗普亦在電視訪問中承認這些負面的經濟打擊,不過他強調這一切都只是短暫的,長遠來說,關稅仍然對美國經濟有利,因為可以迫使生產線重返美國,令不斷萎縮的製造業再次強大起來,大量創造就業機會。本文會用美國汽車業為例子,探討一下關稅會否令更多汽車製造商在美國設廠。過去50年,美國每年生產的汽車數量雖然有高有低,平均大約是1000萬輛,並沒有明顯下跌的跡象,但從市場佔有率的角度來看,下滑情況就非常清楚。70年代美國汽車總銷售量約每年1200萬輛,所以每售出100部車就有80部是美國本土製造的;由於人口不斷增長,近年汽車銷售已達1600萬部,代表美國生產汽車的市場佔有率,已由50年前的80%下降至去年的60%。
車廠會把生產線搬回美國
至於墨西哥出口的汽車,就佔美國汽車市場的14%左右,加拿大是5%,生產量遠比墨西哥低,所以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生產汽車的總和,仍然佔美國市場的80%,餘下的20%主要從南韓、日本和歐洲直接入口。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沒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只是不同車廠在當地成立生產線,完成後運去美國出售,當中包括美國三大車廠,特別是 Stellantis(即以前的Chrysler)在美國出售的汽車.超過40%是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生產的。假如美國向所有入口汽車(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實施大幅度關稅,各大車廠會否把生產線搬回美國呢?簡單答案是「會」,不過會引起另外一個問題。
集中生產大型和貴價汽車
美國三大車廠過去一直面對人工太貴的問題,因為工資過高,唯一的出路,就只能集中生產一些大型和貴價汽車,生產這類利潤相對較高的車才能生存下去;相反,小型車價格偏低,利潤空間狹窄,若然在美國本土生產,成本過高,簡單說:「造一架虧蝕一架。」所以三大車廠基本上已經退出了小型車的市場,只能從南韓和日本直接入口,又或者把這部分生產搬去成本低的墨西哥。因此關稅的效果,或許可迫使部分小型車種的生產線重返美國,但依然解決不了人工貴的核心問題,最終只會令每輛車的成本大幅增加,有業內人士估計,升幅可達數千美元!
關稅從理論的角度而言十分簡單,但在現實的情況下實行,就變得非常複雜,因為毎個行業所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關稅可能令某些生產回流美國,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增強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甚至乎可能適得其反,關稅愈高,美國工人愈受保護,自然要求更多,最終成本不單沒有向下,反而上升。 袁國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