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興韋姓四烈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背後,除了李炳輝外,刻著「教士」的還有韋樹模、韋榮初、韋統鈴、韋統淮四人。前二人是親兄弟,後二人也是親兄弟,大家都是同族的兄弟,生長於廣西潯州府平南縣都興村。
當上潯州府教會傳道人
同屬潯州府的桂平縣金田村和紫荊山山區一帶,都是馮雲山和洪秀全起初傳道,創立拜上帝會,未幾發起太平天國運動的地方。桂平縣和平南村兩縣東西接壤,平南在桂平之東,沿潯江東起到廣東段即為西江,西江南接珠江。平南縣人從桂平縣傳來的拜上帝道理,得知基督教,有不少人歸信了耶穌。太平天國發起後,經過平南縣然後揮軍北伐時,平南韋姓家族多人參軍,其中有這四兄弟的父祖輩韋昌等人。他們也是因為與同是潯州府人桂林縣金田村的韋昌輝(北王)同姓關係而入伍。韋昌等族人參加太平天國起義,北伐至江寧(南京),略有伐功。後諸王內鬥,韋昌見此知事已不可為,就解甲歸里。返家鄉後,仍常向親屬鄉里述說太平天國反清事情。韋氏四烈士就是在這樣的基督教家庭長大,並感染到推翻異族統治的激情,後來做了潯州府一地教會的傳道人,繼續完成馮雲山和洪秀全在該地區未完成的傳道使命。
洪秀全利用變質基督教
至於四烈士從父祖輩繼承下來的基督教是否正統,或是太平天國混合了民間迷信和傳說非驢非馬變質的基督教?從太平天國宗教發展史去看,拜上帝會和太平天國的宗教並非全部是變質基督教。洪秀全和馮雲山潯州府起初傳道時,所傳的道理,除了洪秀全向人講述的「異夢」古怪外,其他內容取材自倫敦傳道會華籍傳道人梁發的《勸世良言》,都是樸質的基督教基本教義,只是有些地方偏頗不全而已。
設立拜上帝會不久,馮、洪二人離開金田村,洪秀全和族弟洪仁玕遠赴廣州粵東浸信會,跟西人牧師羅孝全學道。洪秀全申請加入教會,教會派人到他家鄉花縣調查他的信仰和生活,又直接考問他的信仰,認定洪秀全所信的合乎教會基本教義,核准他受浸入教,只不過最後因為金錢上的誤會,教會就擱置此事。但是洪、馮二人不在金田村期間,其他領導人把拜上帝會教義內容和儀式,夾雜了許多民間傳說和迷信;洪秀全返回金田村後,也樂得利用這變了質的基督教為政治服務,去建立他心目中的太平天國。
洪仁玕作出的宗教改革
另一干王洪仁玕則保持著正統的基督教信仰。他跟羅孝全學道後,在香港巴色會(崇真會)接受洗禮,正式入教。1855年還受聘於香港倫敦傳道會為宣教士,從事華人講經和佈道工作。當時英國著名漢學家兼傳教士理雅各認為他是「香港一位最真誠,最有果效的佈道家」。幾年後洪仁玕辭宣教士職,北上天京主理朝政。臨行前對傳教士說,他上天京其中一個任務是,要糾正太平天國基督教教義的錯誤。
到了天京,受封為干王,總理朝政之餘,他的確去逐步改善教義上的錯誤,無奈教義之權仍由天王洪秀全掌握,洪仁玕未能將錯誤大幅度的改正過來,但因他的「宗教改革」,太平天國臣民也有機會以正統教義,來糾正自己在信仰上若干差錯。干王主政期間,羅孝全一度在天京朝廷効力,甚至有機會傳揚正統的基督教信仰。
太平天國滅亡,清廷大舉屠殺遺臣餘民,他們四處避難,有些投靠教會,繼續做基督徒;投靠教會是為了獲得教會的保護,其中又多被教會吸納成為正式的基督徒。例如1902年第二個由基督徒發起的革命團體--大明順天國軍事領導人洪春魁(全福),就原是太平天國的瑛王。大明順天國起義時,他是香港德國教會(可能是三巴教會:巴陵、巴色、巴勉其中的一「巴」)的教友。逝世後,獲葬於只有正統教會的教友才可以下葬的香港跑馬地基督教墳場。太平天國的「基督教」至終隨著天國被剿滅而消亡,當時的人注意到這種變質基督教亦不復見。
李昌反清基督徒革命者
從家世、信仰變化、革命事業去看,韋氏四烈士和1894年成立的檀香山興中會領袖之一李昌相似。李昌父親李正高少年時是洪秀全的朋友,李正高和父親都曾在太平天國做官,因感不得志,遂辭官返鄉,後來受聘於香港巴色會,成為該教會第一位客家籍牧師。故此,李昌也是出於有太平天國背景的基督教世家,並被正統教會接納為教徒,未見有教義上的相差或矛盾。李昌和洪仁玕同屬一個教會,李昌和韋氏四兄弟一樣,都是反清廷的基督徒革命者。
韋氏四兄弟做了教士,在潯州府一帶傳教,要進一步完成洪秀全等人未完成推翻滿清皇朝的革命事業。
習武風氣招募起義勇士
十九世紀中葉,廣西經濟不景氣,人們日益窮困,生活艱難,盜賊蠭起,許多村落組織團練抵禦,形成習武風氣,韋氏兄弟傳教之餘,勤於習武,都是身手不凡之人。1905年,東京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總理孫中山進一步在廣西發展同盟會,廣西著名拳師李德山奉派到平南都興,授拳為名,招募起義勇士,韋氏一族多人報名,包括樹模四兄弟。當時有許多各地來的志士,包括韋氏兄弟要求參加選鋒(突擊隊),星加坡教士李炳輝被選中,廣西教士韋姓兄弟也入圍。
農曆3月29日傍晚,天色未黑,韋氏兄弟連同其他選鋒隨黃興攻督署,奮勇殺敵,雙方都有多人傷亡,但戰士沒有退縮,勇往直前,見敵人就打槍。像李炳輝那樣,傳和平福音的使者狠狠地幹起殺人勾當。須知道,選鋒戰士槍嘴所迸發的,不單是子彈,同時也是國仇家恨的怒火。
韋氏兄弟陣亡橫死街頭
自明朝滅亡,滿人建立清皇朝,漢人對滿人之仇恨甚深,主要是因滿人屠殺漢人而起。清兵入關,大肆殺戮漢人,興起文字獄,迫害稍有嫌疑忠於前朝的讀書人,清末各場革命多以此為口實來進行反清。近者太平天國起事後,廣州發生民變,當時兩廣總督葉名琛因為太平天國抄沒他家鄉產業,葉名琛公報私仇,遷怒廣東、廣西人,於是趁機在廣州大開殺戒,死者過半是無辜平民。又清兵滅太平天國後,到處殘殺遺臣餘民,其中很多是兩廣的人,不乏韋姓家族。有太平天國淵源的韋氏兄弟,這次攻廣州,殺清吏,誓死推翻滿人皇朝,除了不滿清廷腐敗專制、喪權辱國之外,實有國仇家恨在其中。
選鋒攻陷督署,遍搜總督張鳴岐不果,總督事先聞風而遁,便放火燒署,再隨黃興轉戰其他地方,此時衙門援兵已到,重重包圍,選鋒又得不到其他志士接應,只得與清兵展開殊死戰鬥一晝夜,在槍林彈雨下,很多志士陣亡,包括韋氏四兄弟,橫死街頭。黃興在此役中兩指被打斷,亂中突圍僥倖逃脫,又得此役負責分發彈藥的基督徒女志士徐宗漢照料和掩護,到香港就醫。黃興和徐宗漢後來結成夫婦。韋氏四兄弟勇猛殺敵,置生死於度外,最後為國家壯烈犧牲,黨人(同鄉)稱譽他們為「都興韋氏四烈士」。
梁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