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平安
寒冬已至,為了使國民出門上街都能出入平安,加拿大運輸部與加拿大汽車協會 (CAA) 於今季入冬時,攜手推出「2011-2012冬季駕駛運動」,籲請國民為冬日駕駛做好準備,並於駕駛時注意路面及行車安全。加拿大冬季的道路往往為駕車人士帶來挑戰,司機都須恰當地維修汽車,駕車時提高警覺。加拿大運輸部的「2011-2012冬季駕駛運動」,可以說是聯邦政府繼「2011加拿大道路安全年」之後,推廣路面安全的延續行動,讓國民都能享出入平安。
2011加拿大道路安全年,由加拿大環球道路安全委員會策劃,合辦者有加拿大汽車運輸管理人員議會及加拿大三級政府。由於交通意外已成為導致5歲兒童至34歲成人喪生的主要原因,意外又加重了加國在醫療及護理上的開支,因此聯邦政府有意透過一連串的道路安全計劃,逐步打造加拿大在這方面成為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緊接的計劃,就是加拿大「2015道路安全策略」(Road Safety Strategy 2015)。
「2015道路安全策略」是加國於2001年及2010年策動兩次「道路安全願景計劃」(Road Safety Vision) 之後的第三波全國性計劃。據2008年的統計顯示,加拿大在世界先進國家道路安全的排名,是列於第10位。「2015道路安全策略」的口號是:Rethink Road Safety,大意可譯為「重新思考道路安全」。當局的目標是希望加國的道路安全成為全世界排名第一。若人人的心都能重視交通安全,這個目標即達成有望。
「2015道路安全策略」主要針對以下幾項導致意外的因素,以期促進道路安全的目的。
1. 使用安全帶及兒童安全座椅
行車時,成人繫好安全帶,兒童使用安全座椅,都已證實能減輕意外時的傷亡機會。加拿大運輸部的數據顯示,使用這些裝置,死亡機會能減低47%,嚴重受傷機會減低52%。現時,所有在加國出售的汽車,都必須在每個座位裝妥三點連繫安全帶。過去25年來,加人在配繫安全帶方面的意識不斷提高。現時,安全帶的使用者已超過95%。若乘車時人人都確能繫上安全帶,每年就能挽回300條性命。
2. 急躁駕駛
急躁駕駛,亦可說是鹵莽駕駛,包括超速、衝紅燈、緊貼前車、亂轉行車線、不肯停讓等,都是導致車禍的主因。40% 超速司機都是16至24歲的年輕人,情況嚴重。而大多數超速的司機,都會首當其衝,成為車禍的罹難者。
3. 青少年∕新手司機
16-24歲的年輕新手司機,因撞車而死亡的數字,較其他年齡組別的司機為高。為此,加國各省為這批司機定立分段式駕駛執照計劃,希望他們能循序漸進,在安全的環境下輕鬆駕駛,並在較低的風險下逐漸獲得駕駛經驗。
4. 酒後駕駛
據2008年的測試顯示,近40% 撞車身亡的人士,曾在事發前喝酒。於1987至1999年間,司機酒後駕駛的致命率減少了,但此後10年的數字卻沒有進一步下調,反而有略為上升的趨勢。
5. 濫藥駕駛
藥物(不論是醫生處方的;在櫃檯購買的成藥,如感冒藥;或者是非法的,如大麻)會減低司機的反應及行車的專注力。經測試證實,因濫藥而引致致命車禍的司機約達30%。
6. 分心駕駛
行車時使用電子儀器、看地圖、修飾儀容、飲食、跟乘客談天、照顧兒童或寵物、過分留意車外的景物等,皆令司機分心。近年,司機駕駛時使用電子儀器,至令他們對周遭環境漠不關心的問題,備受關注。調查顯示,行車時使用電子儀器,會增加撞車的機會38-400% 不等(視乎採用的方法而論)。
7. 疲勞駕駛
司機疲憊造成約20% 的致命車禍。疲勞的警號包括:不停眨眼和打呵欠、閉眼一會或失去焦距、思想游離、發現自己不自覺地減低車速、太遲煞車、駛離行車道並偏向路面的另一面等。此外,通常在凌晨及下午2-4時,人的警覺性較低,故此,在這些時段減少駕駛,可減低因疲倦而致的車禍。
8. 其他道路使用者
行人、摩托車司機,及騎單車人士被統稱為脆弱的道路使用者--若他們被車撞到的話,往往因缺乏任何保護,而令他們易受傷害。這些脆弱的道路使用者約佔加國交通死亡人數的25%。
9. 健康欠佳的司機
65歲及以上的司機佔總體車禍死亡率的17%;75歲及以上的人士,因車禍致命的比率更高。年長司機可否繼續安全駕車,應以他們身體和認知的健康狀況來決定。
10. 重型車輛司機
約3成涉及重型車輛的致命事故,是因司機疲倦而造成的。此外,識別和決策失誤等因素也不容忽視。識別失誤包括:司機缺乏注意力、疲倦、分心、缺乏危險的洞察力;決策失誤則包括:超速、不肯讓路、不安全超車等危險的駕駛行為。
道路安全是每個公民的課題。它不僅關係著個人的安危,一旦遇事,又會影響整個家庭,更會為社會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聯合國曾估計,醫院中每10張病床,就有一張躺著車禍的受害人。交通意外,串連影響著社會的醫療系統、康復計劃、社會福利等,因此,注意出入平安,已經不單是個人的事了。
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