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最宜居?
在7月份最新發表的一份「空間調整後之宜居指數」排行榜上,由居住空間擠迫狹小而聞名於世的香港奪得第一,結果令人驚訝,且充滿爭議性。其實,每年都有不少國際機構發表「最宜居城市」的調查報告,當中以「經濟學人智庫」及「美世」為其中表表者,加國的大城市更常在十大之列。不過,這次經濟學人智庫發表的新宜居指數以香港為首,而北美城市只有多倫多位列第八,其他中國城市亦擠不進前十名,究竟原因何在?
空間調整後之宜居指數
多年來,經濟學人智庫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EIU) 製定的「宜居指數」(Liveability Index),乃就社會安定、醫療、文化及環境、教育、基建五個方面,共30個指標,來評審全球140個城市的居住情況,並定出名次。今年初, EIU聯同數據共享公司BuzzData曾舉辦了一項世界性比賽,讓參賽者以新思維挑選出全球最佳的城市。得獎者是一名建築師及城市規劃師Filippo Lovato,他的理念是把EIU原有的宜居指數(佔總分75%),加入對城市空間特徵的關注(佔總分25%),即城市擴展 、綠化空間、天然資產、連接、隔離、文化資產、污染等七個指標評分,歸納為「空間調整後之宜居指數」(Spatially Adjusted Liveability Index)。
Lovato以世界70個地方進行研究,在新的評分標準下,香港因天然資產、低城市擴展等優點,以總分87.8榮登榜首,成為全球最佳城市。Lovato指出,香港獲勝的原因是,「香港是一個非常密集的城市,仍可保存其天然資產,創造出一個稠密的綠化空間網絡,及享有跟世界各地大規模連接的優勢。」阿姆斯特丹以天然資產,以及容易跟世界接軌等有利因素,僅以0.4分敗於香港,屈居亞軍。多倫多因文化資產及隔離兩方面的分數較弱,排名第八。
香港向來以居住空間擠迫狹小而聞名於世,「籠屋」及「劏房」等非人生活環境,更為人詬病。現今,香港竟然以空間質素奪冠,令人驚訝不已。其中具爭議性的地方也不少,例如香港三面環山,縱使被繁茂的植物覆蓋,可是能建屋的可用面積大受限制。雖然由中環直抵山頂行山徑只需十分鐘車程,但香港的氣候大多是潮濕炎熱,以致適合居民享受步行樂趣的日子寥寥可數;此外,香港空氣嚴重污染,新一代患上哮喘的個案飊升......凡此種種,讓好些人對這新排名榜的結果存疑。
「空間調整後之宜居指數」十大排行榜
1. 香港 87.8
2. 阿姆斯特丹 87.4
3. 大阪 87.4
4. 巴黎 87.1
5. 雪梨 86.0
6. 斯德哥爾摩 86.0
7. 柏林 85.9
8. 多倫多 85.4
9. 慕尼黑 85.1
10. 東京 84.3
全球宜居調查目的
EIU最初推出「宜居指數」的目的,是向國際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為調派國外的員工發放「艱苦條件津貼」(hardship allowances) 作出指引,以彌補他們居住兩地生活水平的差距。換言之,如果把職員派往名列EIU宜居排行榜的城市的話,公司便不用為他們預備額外的補償金。後來推而廣之,這「宜居指數」的結果也就成為了地方議會、組織及企業等,在甄別適合地方發展時,被廣泛使用的基本量度工具。
自2002年起,溫哥華長據EIU全球宜居指數榜首,但去年因交通擠塞,令基建得分滑落,結果被澳洲墨爾本奪去世界第一的位置。EIU調查編輯喬恩(Jon Copestake) 指出,澳洲因人口密度與犯罪率相對較低,因而提供了好些世界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去年澳洲有四個城市位列十大以內)。2011年,加國三大城市,溫哥華、多倫多和卡加里,分別名列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在排名榜上跟澳洲分庭抗禮。香港排名31,中國北京及上海則名列72和79位。歐元區國家及中東地區,被沉重債務及政局不穩等因素拖累,在EIU全球宜居指數排行榜名次再向下滑。孟加拉的達卡 (Dhaka) 跟津巴布韋的哈拉雷 (Harare) 分別因基建和醫療不濟,並列榜末139和140位。
然而,身處全球最宜居城市的人得付上沉重的代價。去年EIU另一項調查報告發現,雪梨和墨爾本是世界最昂貴城市的第六和第七位,當地居民的生活費較紐約高出四成,這歸咎於飆升不止的房屋價格。
全球生活質素調查
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美世 (Mercer) ,每年進行全球「生活質素調查」(Quality of Living Survey) 的目的跟EIU類同,乃是幫助政府部門及跨國公司調派員工到海外工作時,能夠公平地補償他們。美世以紐約為本,為國際221個城市作比較和排名;它以政治、社會、經濟環境、教育、公共服務及交通、娛樂、消費品、房屋等十個主要項目、約40個指標來評分。
按美世2011年生活質素的調查報告所得,歐洲城市稱霸排行榜,而頭三名分別是維也納、蘇黎世和奧克蘭。加國城市的排名不錯,以溫哥華排名第五最好,渥太華(第14位)、多倫多(第15位)、滿地可(第22位)及卡加里(第33位)也榜上有名。亞太地區方面,新加坡名列第25位的成績最為理想,其餘東京(第46位)、香港(第70位)、首爾(第80位)及臺北(第85位),皆是排名100位之內的主要亞洲城市。中非共和國班吉 (Bangui) 和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Baghdad) 雙雙排名榜末的第220及221位。
每個地方都極力爭取「最宜居城市」的美譽,希望運用這個最佳的市場推廣策略,來吸引新的商業和投資、刺激當地經濟和房地產市場,從而培養出參與社區的自豪感。不過,城市不應只追求攀上「最宜居」的地位,而是要將目標放遠,達致名副其實的「宜居」之地。
黎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