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指南(上)
剛從中國來到北美時,對這邊的醫療體制不甚瞭解,往往褒貶不一;其實,每個地方的醫療制度都有不盡完善之處,但加國醫療算是不錯。住下來以後,最好向朋友查問及親身經歷,這樣就可以減少誤會,更不會延醫。
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是全科醫生,他們負責照顧病人的整體健康。找一位固定的家庭醫生是必要的,至少從設定家庭醫生的原意來說,也正是這樣;因為每個醫生有規定數量的病人限額,對病人的個人情況比較熟悉,診斷時針對性強。
每年的體檢是家庭醫生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每個人也必須按時接受體檢,尤其是35歲以上的女性,除了驗血外,子宮頸塗片和乳房檢查更不可少。通常所有的醫療資訊化驗結果,都會由你的家庭醫生存檔和跟進,病人可直接向醫生查詢。
一般來說,受檢者是不會立刻獲知化驗結果的。我們常說"No news is good news",意即除非有問題,醫生是不會來電告知,所以「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不放心,也可以自行致電家庭醫生查詢。
專科醫生
在對付頭痛腦熱以外的病情時,家庭醫生的作用就跟國內醫院的「分診台」相若。他們會根據病人的症狀,推薦不同的專科醫生;例如懷孕婦女均需要經家庭醫生轉介去見產科醫生,有心臟病症狀的病人也要接受心臟專科的專業診斷。
每位專科醫生都有自己的專項,但由於醫療人員過於緊缺,他們通常都會超負荷接收病人,這意味著一個預約要等上很久,更不用說就診時的長時間等候了。很明顯,看病的和輪候的都感到辛苦。
按時就診
無論是見哪一個醫生,預約之後請按時就診,實在有急事不能赴約,務必要提前致電診所取消預約,否則便要按照規定繳交罰款,亦會耽誤其他病人的約診。
如果你是新移民,不妨在當地網路上查找合適的家庭醫生,最好由朋友推介,聽聽他們對醫生的評價,作為參考未嘗不好。身體不適時,萬一遇上周末家庭醫生休息或醫生放假遠行,你還可以去Walk in / After Hour診所和醫院求醫。
中醫治療
很多華人同胞也許在國內已經有此習慣,加上語言溝通較容易,所以有病就去看中醫。在日益需求下,於北美開業的中醫師也越來越多了,其中有受聘於中藥店的駐診醫師,也有中醫師在自己的藥店掛牌行醫;但是,除了部份公司醫療保險代員工支付推拿和針灸等限額費用外,大多數的醫療保險都不涵蓋中醫治療,要是長久治病,診金和藥費也相當可觀,未必人人能負擔得起。
由於此間暫時仍未有甚麼機制對中醫進行考核和管制,良莠不齊在所難免。就診之前,最好先向相熟的朋友打聽,找一個口碑、醫德和醫術俱佳的中醫師,千萬不要胡亂投醫,以免浪費金錢又耽誤病情。
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