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成為醫生的孩子
教會為應屆畢業生舉行慶祝會,邀請畢業生家長發表感言,也好給孩子們一些勉勵。父母對子女都有一些期望,華人家長的期望尤其高。
醫生是很好的職業
「今年,我家三個孩子分別從研究所、大學及中學畢業。小兒子決定修讀工程,所以,想有個孩子做醫生的希望幻滅了!」一位父親說。雖然他是個風趣的人,但從神情和語調,似乎遺憾過於幽默。
「做醫生不但能幫助人、也受人尊敬,是很好的職業!」或許我們不會強調收入,但總會如此有意無意地鼓勵孩子。多少孩子挑著「要考醫學院」的沉重擔子,對於對醫科沒興趣的莘莘學子來說,更是苦不堪言。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因著父母明指、暗示的要求,早已被壓得透不過氣。
第二位站在台上的,是一位臉色發光的媽媽。「我很高興,女兒獲得醫學院錄取......」我們被她的笑容感染,為她如願以償而高興,看見孩子勤奮上進,感到自豪是很自然的事。
「我從前也是醫生,移居這裡後需重新考試才能執業,那時經濟拮據,我無奈轉行......」她回憶以往,仍然感慨萬千。「女兒四年級時,有次弟弟生病,她說:『如果家裡有個醫生,就不需去醫院排隊看病了!』我就順勢鼓勵她,可以繼承母親的職業。如今......」從她的微笑中,我能想像她如何悉心栽培、教養子女,並且一直期盼今天的來臨。她女兒成績優秀,又乖巧聽話,而且組織能力很強,許多家長都羨慕有這樣的孩子。
不想放棄父母期望
「又聰明又上進的孩子,家長一定非常欣慰。只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又豈會是一個模子複製出來的呢?」我記得妻子曾經這樣說。
是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如果我們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硬要他們達到他們不能的或不喜歡的目標,這樣的教養方式不但痛苦,也容易帶來失望。更糟的是,這樣會給孩子一種愧疚感:「我達不到父母的標準。」又或怨憤:「我討厭父母給我的壓力。」又或無止境的挫折:「我不想放棄父母的期望!」
「我兒子今年也要考大學,他卻跟姐姐有完全不同的方向。他說只想好好過日子,不必像爸媽那樣辛苦就夠了......」同一位媽媽接著說,語氣流露出一點無奈。「不過,至少我們家會有一個醫生。」
「不,你的兒子還可以娶個醫生作媳婦。」台下有人開玩笑地回應,引起哄堂大笑。
單親母親無奈宣言
最後上台的是一位單親母親。我看見她踏上台階,才猛然醒覺前幾位家長的發言一定會帶給她一點感傷。「我兒子的學習還沒進入狀況,老師說如果維持現狀,進大學就難了。」她對著麥克風說,心中的羞澀,溢於言表。
「我只願他能盡快成熟,體會我的犧牲和擺上。我感謝上帝,兒子喜歡來教會,也沒有不良的朋友,這是好事。我的禱告是能忍耐,不對他發脾氣,以致把我們的關係搞砸......這是我對自己的期望。」她哽咽地說著,淚水沿著雙頰流下。「我沒有期望他能做醫生,我感謝上帝賜他健康,替我省了不少錢。」她苦笑著說完便步下講台。那時,我見好幾位家長低頭揉擦眼睛。
「一味要求孩子做醫生,實在害了不少中國家長!」身旁的妻子在我耳邊低聲說。
李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