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校園政治過感
今年其中一個最矚目的轉變,便是因應安省政府通過了十三號法案,校園將陸續出現名為Gay Straight Alliance(GSA)又稱「同直聯盟」的課後俱樂部(After School Club),其目的之一,就是推廣有關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等不同性取向的教育。9月開學了!學生和家長們都得適應新學年的轉變。
絕不該有欺凌情況
當中將可能順應而生的校園新活動和新景象,包括:支持多元性文化之六色彩虹旗在壁報板出現、派發及流傳多元性教育的刊物、學生對自己性取向的對話和表達增多,並在校內舉辦同性戀遊行等等。
其實,在校園或其他任何場所,絕對不應該有欺凌的情況出現。我們可以表達不同意見,大家可以持不同的價值觀,但並不可因而做出對別人欺凌的言語行為,去傷害他人的身心靈。同時,在不欺凌的基礎上,大家應該同樣享有言語自由、個人選擇自由和信仰自由。 我們應該彼此尊重別人的選擇和價值觀。
互相尊重不要標籤
持傳統家庭價值觀的人,當接觸到不同性取向人士時,需要接納現今社會文化的不同,不應投以歧視或不友善的目光;因不論性取向是如何,大家都當得到尊重。同樣地,持多元性文化觀念的,也得尊重傳統家庭觀念的人,不當藐視。傳統家庭始終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持「一父一母的家庭、一男一女的結合」也沒有錯,不一定就是homophobia恐同性戀,或transphobia恐跨性別。所以,heterophobia恐異性戀也不該有。
因此,是否參加GSA或其課後活動,大家當彼此尊重對方的意願,以平常心看待;就如在一所學校裡,假設有一班熱愛自己中國文化的學生,開辦了一個CSA(Chinese Social Association)中華社交聯誼會,推廣中華傳統,包括用筷子的文化,並發起派筷子兼招收會員活動;當遇到有人不接收所派的筷子,或不加入他們聯會的人,不可將「不接收的人」標籤成「歧視」,甚至指責學校飯堂只供應刀叉,不提供筷子便是歧視他們;又或者必要指定他人及校方「支持」CSA,才顯示他們非歧視華人或 「反欺凌」華人。
校園成單純友愛家
所以,為何麥堅迪政府及教育廳長堅持要在法例中,強制學校務必「支持」GSA,方為「反欺凌」?實是叫人摸不著頭腦。那麼,難道將來有學生籌辦"CSA",甚至"BSA"(Black Social Alliance黑人聯盟)、"ASA"(ADD/ADHD Student Association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生聯會)等,省府是否也要全部列入法例中,方能保障這些學生不被欺凌?
姑勿論政客在玩甚麼把戲,這法案終究也通過了!做家長或學生的,不要因為這些政治敏感議題,而弄到我們的校園也政治過敏起來。大家只管保持平常心、互相尊重、禁絕欺凌歧視,讓校園繼續成為單純友愛的地方。
賈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