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對活寶貝
古小姐:我家裡住了兩個老人,一是我婆婆--丈夫的媽媽、一是我自己的媽媽。她們都是年過70上一代的人,兩人更是固執、冥頑不靈的一對活寶貝,天天不是吵嘴就是冷戰,害得夾在中間的我很是受罪,幫誰都不對。最近,婆婆還跟丈夫投訴我對她不好,叫我很委屈。雖然丈夫明白,但我倆為此也有爭拗,怎麼辦? 劉家嫂
劉女士:
謝謝來信。與老人家同住需兼顧的事情本來就不少,而要與雙方的家長同住,挑戰就更大,如來信所形容的,兩老皆為固執、冥頑不靈的活寶貝,不難想像到你夫婦倆面對的壓力並不一般,非三言兩語可解決問題,樂意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與妳一起探討。
(一)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這建基於家庭成員間建立有健康的空間及界限,包括環境、心智及情感上的自主與相繫。西方文化強調個人主義中的自由獨立,好處是尊重個人的獨立及自主權,但如果單為滿足個人需要而漠視整體的利益,便會變得自我中心,甚至自私,忽視對別人的關心及體諒;而中國文化著重人倫關係及連繫,但要是在彼此交往中,沒有建立健康而恰當的空間和界限,會導致關係變得黏纏或操控,使關係疏離或缺裂。其實,宇宙萬物皆有其被創造的天然定律,人倫關係亦不例外,若家庭成員進入不同的人生成長階段,家庭的架構、角色、責任、權力、情感,以及互動模式中的自主與親密等方面,皆須順應其成長的天然定律,在空間及界限上加以調適和重整,如子女年幼時父母為一家之主,但當子女長大成人,成家立室之後,家主權就屬新組成的夫妻倆。那麼在妳的家中,誰才該當家作主?家中是如何界定各人的角色和權責?情感互動模式是否健康?是甚麼阻礙家人建立健康的界限和親密的關係?
(二)瞭解兩老行為背後的狀況及需要。人表面的行為,往往反映其內在的思想、信念、感受及需求,而不少受傳統價值觀或信念所影響的年長父母,較難學習對成年子女的「放手」,故在空間及界限上缺乏調適,於情感上過份依附子女,又或懼怕子女成家後自己會失去地位、失寵、失去子女對自己的效忠,加上如果自我優越感偏高,認為自己的兒子或女兒娶或嫁對方的子女是受委屈,又或持傳統的觀念,認為娶回來的媳婦應以夫家為依歸等等,自然容易引起雙方的衝突。其實兩老內心是需要有安全感,感受被尊重與被愛,卻常常以不健康、不恰當的方式去索求。妳認為兩老的固執、冥頑不靈、吵嘴、冷戰等行為,反映她們背後的真正需要是甚麼?如何幫助她們明白彼此尊重及健康的溝通,才能讓她們獲得真正所需,建立和諧的家庭。
(三) 建立穩固健康的夫婦核心單元。談論至此,相信妳已明白到妳和丈夫是解決家中問題的關鍵人物;作為一家之主,你倆可如何重整家中的界限及互動模式,如何界定可被接納及不被接納的行為或情緒,如何以彼此尊重的態度來表達感受及需要。面對當前急務,以下一些實際的建議可供參考。
1)建立健康鞏固的夫妻檔,切忌陷入三角關係中。與丈夫赤誠溝通,鞏固、更新家主權,洞察問題,不作盲從的乖仔或乖女(聽命兒女),不與兩老的情緒掛鈎,不要被兩老的投訴分化夫婦情,不宜介入配偶與其母親或配偶與自己母親的衝突中,要學習如何以尊重的態度及語氣,表達自己的意見及立場。
2)明白兩老的心態及心靈需要。恰當時給予愛的欣賞及贈送小禮物,並協助聯繫及擴展她們的社群生活,如參加社區及教會舉辦的長者活動。
3)尋找家庭輔導。以助夫婦倆開創擴闊的家庭關係新局面,學習溝通的藝術,建立健康的獨立而相繫的親情,並在經濟及資源上為兩老計劃周詳而實際的未來護理計劃。
希望你夫婦倆藉此彼此更能相知相愛,並能助兩老成為真正可愛的活寶貝,祝願新年的真正平安和喜樂沛臨妳一家。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