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害人政府焉能為賺稅而埋沒良心?
溫市華埠附近的毒品泛濫問題,在過去15年都成為全加國矚目的爭議性社會議題。合法的毒品注射屋更成了一個「頭痛醫頭」「減低傷害」的權宜之計。市民單講同情心或政府只顧稅收,對毒品問題於事無補。
社工成另類無助者
近日讀了一篇刊登在《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的文章,內容講述一位曾經服務吸毒人士的社會工作者Meghan MacIver之經歷。最初滿懷熱血的她,希望可以透過幫助那些染有毒癮的人,以為總會有人聽她的勸諫,有所覺悟而戒除惡習。可是不久,她發覺自己不過是一名清潔工人兼家居雜工,吸毒者不單沒有體諒其苦心和善意,反而令她常常為了化解吸毒者之間的暴力衝突而身陷險境。有時,她和其他同事也會受到精神錯亂的吸毒者襲擊,但為了跟對方維持友善關係而沒有報警。當她向上司反映實況時,才發覺他們只熱衷於繼續收取政府所發放的經費,至於其他問題就交由社會工作者自行處理。那時她才醒覺,自己原來成了另類的無助者!
Meghan MacIver從一名自以為彼此關係良好的吸毒者死前的回應,使她終於明白到自己過去為她的付出根本毫無作用,對方更不曾有任何感激之情。最後,她只好放棄起初的熱誠而離開該機構,且作出了一個結論:「這是自欺欺人的服務」──花了那麼大的人力資源,吸毒者的死亡個案還是有增無減,簡直是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不能「只講同情心」
要分析如何處理吸毒問題,我們不能不正視「只講同情心」的盲點。當人人都只尊重他人的選擇權,而不理會他在社會上所帶來的負累和禍害(例如打劫和偷竊)時,政府和社團組織領袖就應該採取正確的行動,以及發出正義的呼聲──確認和警惕毒品帶來的禍害,教育國民如何避免接觸,並嚴厲打擊販賣毒品行為。
人類社會若要健康發展,一是不能只高舉「無論斷」(Non-judgmental)為人生哲理口號;二是不可讓個人權利無限膨脹,以致不能要求上癮者戒毒。若政府和社會領袖不從這兩方面作國民教育,不適當地執法,其他做法都只會流於形式上的治標政策而已。
必先知罪改過較易
基督徒比較容易看出這問題的癥結所在:如果肯承認毒品最終只會帶來更大痛苦,而非更多快樂的話,吸毒者才有動力去改過自新;一個人必先知罪,改過就容易得多了。我們的同情心不能真正幫助他們,除非他們認同毒品的害處。
可惜,令人憤慨的是現今有些縱容大麻的人和「專家」們,不但沒指出大麻是入門毒品(gateway-drug),更忽略不提大麻對人體和精神的禍害,包括敗壞個人和家庭、增加醫療負擔和其他社會罪案等,以為有稅收就能蓋過這一切。醫學界和政府公開的資料顯示,吸食大麻除了會產生短期惡果──使人不能正確判斷眼見的事物(所謂「視覺虛幻」),因而增加交通意外和工事傷亡機會外;若是慣性吸食,更可能出現嚴重的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結果是不能清醒和正常地獨立生活。我們不能忽視大麻合法化導致醫療費用和治安代價,此等開支不會少於從大麻收取的稅項。(魁北克省政府計算平均每年治療跟煙草相關病症的開支約為10億元。)
法律寬鬆黑幫集結
近年,北美洲對大麻不斷傳達混亂的訊息,令年輕人不能清楚地認識「大麻是毒品」。要是有一天大麻真的能走到正式合法的地步,社會上的人將會喪失戒避的心,繼而只會助長吸食其他毒品之風,惡性後果是更多人缺乏正確的人生方向,令更多家庭陷入破碎之困局。
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有關2007年的統計,澳洲83%的毒品供應來自加國,而日本毒品市場則有62%來自加國。換句話說,加國是澳洲和日本毒品的主要供應商。如今,加拿大卻因法律寬鬆而成了黑幫集結的樂土 !
作為有責任感的公民,我們要提醒社會領袖和政府人員,不可忽略放寬大麻引致毒品禍害的擴大 ! 販賣大麻者可以用所得利潤,從事其他害人勾當,加國政府領袖焉能只顧抽稅而埋沒良心?
盧維溢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