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拍不響
家裡的事情就是在你一掌我一掌的拍擊下,打散了家人的和睦。《聖經》中合一的觀念,對家庭來說同樣適用--「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帶著這顆合而為一的心,學效耶穌的謙和忍耐,天倫之樂指日可待。
一個事實的兩面
踏上加拿大探親之旅,江婆婆興奮到幾天睡不著:終於有機會與天天掛在心頭的兒孫朝夕相處了。想不到,來了不到兩個月,江婆婆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一下子從高處墮入了谷底--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飯菜,卻被家人說太鹹太油;櫥櫃太高,洗碗、洗菜後弄得肩頭酸痛不已;想做家務搞衛生,兒子媳婦不是說「不是這樣的,要怎樣怎樣」,就是講「這樣不行、那樣不行」;看到孫子有些行為不順眼,立刻提高嗓門大罵,覺得兒子媳婦的做法太縱容。兒媳勸說:「教育孩子的事情留給父母做,你是奶奶,只管和他們玩就好了」......原本興奮的心情,就這樣在一天天的磨擦中給打沉了。她變得越來越沉默,偶爾喃喃自語:「無論做甚麼、說甚麼都不對,留下來還有甚麼意思呢?」
兒子媳婦卻有另一番說法:「申請母親過來,本想讓她享受天倫之樂,但她堅持要做家事。先是廚房裡的東西母親用不慣,想全部買過,還想重新裝修一個中式廚房;她喜歡跪在地上用濕布抹地毯,我們怕她受傷,教她用吸塵機,可是她堅持這方法才最正確 ......我明白兩代人一定會有很多差異,於是嘗試解釋溝通,也許老人家記性不好,同樣的事情重複解釋多次,還是依然故我......」如此一來,設想中的團聚之樂,全然變了質。
該由誰當家作主
龔老夫婦帶著一筆相當可觀的積蓄到來與兒子一家團聚。一年後,這筆積蓄換成了一間3000尺大屋的首期。沒想到,家庭不和就由此揭開序幕......對龔老夫婦來說,房子是他們買的,當然有份當家作主;對兒媳來說,父母幫付首期自然感恩不盡,不過,除了首期外還要他們負責供款、水電煤氣、地稅、維修及日常生活開支,所以,這個家還是自己的家。於是,「由誰作主」這個問題已無聲地、一步一步侵蝕這個家庭。
開始時是一些生活小事--看電視時,雙腳能否擱在茶几上、洗碗盆與洗手盆可否混淆使用、在家穿室內拖鞋還是光著腳......接著是傢俱擺設,到後來無論大小事情都爭個不休,甚至拋下狠話:「這個家誰出錢多誰作主!」歸根到底,爭的是主權問題,一個家庭有兩個以上的主人,總會引發矛盾衝突。
存合而為一的心
類似的故事在移民家庭中天天上演,有的糾成一團解不開,有的埋伏在表面平靜之下。無論哪種情況,都達不到家庭團聚的真正意義。引發這兩家人的不快,正反映出同一個事實--以自己的想法為出發點,企圖讓他人馴服在個人想法之下。
俗語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家裡的事情就是在你一掌我一掌的拍擊下,打散了家人的和睦。《聖經》中合一的觀念,對家庭來說同樣適用。以人的本性來做主,難免帶著人性的軟弱,若以耶穌為家庭的主,則能帶來真正的和睦--因為耶穌來,為要帶來平安及和諧。《聖經》也提供了具體的方法,就是「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2-3)帶著這顆合而為一的心,學效耶穌的謙和忍耐,天倫之樂指日可待。
言琛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