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健康
前些兒卑詩省李錦濤師傅造訪多倫多。有機會相聚,談得投契,話題圍繞著彼此關注的太極拳與健康問題。李師傅推廣太極拳多年,從實踐中累積到不少寶貴的經驗:患柏金遜症的學生練太極拳時從未跌倒,腰痛體弱的學生病情好轉等例子,不勝枚舉。在傾談中,李師傅有幾點提示很值得分享:練太極拳對腦下垂體的運作有良好的影響;太極拳是很好的脊柱運動,脊柱轉動的幅度達三百六十度;人的衰老,從腳開始,練太極拳時意守湧泉穴,有助氣血從腳運行全身,延緩衰老。
為讓初學者明白,我嘗試解說一下:腦下垂體形同一顆小紅豆,主宰了全身荷爾蒙分泌。最近國內醫科大學研究證明,太極拳運動對老人的內分泌系統,尤其是下垂體有良好的影響。更有趣的,是下垂體的位置與中國傳統養生運動所重視的上丹田位置相同,二者的關係如何?是二是一?有待繼續研究。脊柱是人體的中軸骨骼,支撐身體,有保護和運動等功能,所以脊柱有適當的運動是十分重要的。太極拳就是「用脊柱行拳」,先通過頭頸上拔,腰胯鬆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對拉作用將脊柱的S形彎曲減少,再透過架式的不斷轉動,按摩脊柱周圍的臟腑俞穴,從而達到疏經脉、通氣、養生袪病的效果;意守是指意念活動集中。湧泉是腎經的一個穴道,在腳心的稍前方。練太極拳意守湧泉,可使氣血多一些下行至腳心,再而運行全身,延緩從四肢末梢開始的衰老,但血壓低者不宜用此法。意念其實不是空想,是有物質基礎的。在「想」的過程中產生意念波,想著身體某部份,微血管會膨脹,就會多些氣血往那裡跑。太極拳論中有「意到氣到力到」,理就在此。這是生理的現象,是科學的,千萬不要把這現象說玄了。
中華文化幾千年燦爛的積澱,瑰寶實多,能以理性和科學的方式去開發,才是應有的態度。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