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末日
看了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數據才明白,為何美國副總統拜登在5月13日於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畢業典禮上,一句「不能自由呼吸的國度」,就掀起了對號入座的風波─2013年頭100天裡,北京有46天霧霾日,為近60年來最多。
霧霾組合災害天氣
甚麼是霧霾?就是霧和霾組合而成的災害性天氣,可使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惡化;其主要成份為氣態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重金屬、多環芳烴(Polycyclic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等有毒物質的載體。
這解釋太過書面化,不如舍弟博文《霧中遐思》來得恰如其分:「霧霾已然重塑了空氣的定義,聞著有『味兒』,看著見『色兒』,濃得好似能掂出分量。雖無寸鐵,亦非利器,卻可於悄無聲息間奪人性命;無孔不入,見縫就鑽,凡呼吸的就毒,是喘氣兒的就害,即使躱在房中也會中槍,閉門不出僅是心理的安慰。」
千里朦朧萬里塵飄
英國《金融時報》直呼為「空氣末日」,連在北京過夜的外國遊客數量,也因此而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在京的外國企業為留住員工,也要額外支付「危險津貼」,這通常是到安哥拉、尼日利亞等政治不穩,可能有人身威脅的地區才有的。日本使館更直言,在北京生活的人們,就像是在做動物實驗的感覺。
沒有危險津貼可拿,也無處可以逃遁的平民,惟有苦中作樂,藉調侃一紓鬱悶:北京風光,千里朦朧,萬里塵飄,望三環內外,濃霧莽莽,鳥巢上下,陰霾滔滔?空氣如此糟糕,引無數美女戴口罩!可是即使戴上口罩,也還是要呼吸這般的空氣,不是嗎?生態為代價的發展
世界上,確實沒有哪個國家,能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遺憾的是重蹈覆轍者,甚至比先行者走得更遠,造成了更嚴重、更廣泛、更長久的環境污染。試想,在過度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下,誰還顧得上水清天藍?問題是以生態為代價的發展,最終必定走上絕路。
日本諮詢公司的金融學家表示,空氣污染可能導致日本對華投資成本增加;《產經新聞》稱,日企為避免風險,不得不考慮從中國撤退,加快向東南亞國家遷移。他們一致認為,北京的國際吸引力有所下降,罪魁禍首肯定是霧霾。與此同時,世界經合組織(OECD)及世界銀行(WBG)、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都在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步調一致地下調了中國的經濟增速。
重現藍天需30年
事實上,空氣污染不過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在超低能見度中迷失的,還有人們崩潰的精神世界:「個人利益受損,再小也如滔天巨浪,必定沖垮理性的堤壩;公共利益蒙難,再悲慘也是一潭死水,難以掀起任何公義的波瀾。」人性由善及惡且變本加厲,不正是心中的霧霾?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卻不知道得智慧勝似得金子,選聰明強如選銀子。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3》指出:環境可能繼續惡化,而要從根本上消除霧霾、重現藍天,可能還需要20至30年以上。那麼覺悟「向錢看」是墮落的魔咒,又需要多少時日呢?
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