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挑起的加港情
7月1日對移民加國的香港人來說,具有雙重意義──這一天既是香港回歸中國的紀念日,同時也是加拿大的國慶日。像我這樣背景的加國公民,迎上七一這日子,內心總會產生難以描繪的情感,以及一些起伏不定的情緒。
華人對加國的貢獻
令我欣喜的,是加國容許像我這種背景的人,在這疆域上安居樂業,享受優美的自然環境、民主自由的社會制度。溫哥華和多倫多已成為超過三、四十萬華人聚居的兩大城市,而香港則成為加拿大以外最大的加國公民聚居地。根據最近統計數字顯示,現今在香港持有加國護照的人超過30萬,難怪National Post 近日曾以"Welcome to the 16th City of Canada--Hong Kong"(歡迎來臨加拿大第16大城市──香港)作頭條新聞報道。
令我情緒不安的卻是華人對加國的貢獻。前些時,溫哥華居民茶餘飯後的坊間熱話,是溫市中心一間酒店頂層的6400平方尺超豪華柏文單位,以高達2500萬元的價格成交,刷新溫市的高樓柏文成交紀錄,也極可能是加拿大的空前價格。據報章報道,買主是以現金成交,除了從中國來的富貴買家外,還有誰能夠作這樣巨額現金交易?難怪這兩年以來,不少溫哥華和香港人都公認,溫哥華地產實際上已經與中國經濟掛鉤--中國經濟上揚,溫哥華樓房價格一定上升。
事件引申出這種投資帶來的惡果。過往香港大量的移民驅使溫哥華房地產價格急升,接著這四年則是中國大陸來的買主(多數是投資而非自居),將樓房價格推高至拋離一般人所能負擔的水平。這絕對不符合常理,因為很多華裔的下一代也只能望洋興歎,若沒有父母的資助,休想買得起房子 (甚至最低價)。
反省民權民族民生
大量華裔移居的確改變了大溫地區的面貌,令大多數的華裔移民能夠和願意在溫市落地生根。不過,更需要思量的是:他們對加國有何期盼?對基督徒來說,上帝期望我們安居加國有何心意?那邊廂,香港人繼續忙於炒賣投機、家長更要在兒女兩歲時開始為他們的教育鋪路,而7月1日仍然成為爭取民主和在公共領域發表自由言論的重要日子。這邊廂,在加拿大的華裔公民還是繼續因循以往的想法?有沒有更新的思維?
對安居於加拿大的華人,我有這樣的盼望:同胞們能對民權、民族、民生有切身的反省。
首先談到民權。在現今中國(包括香港),個人權利往往受制於政府政策而被剝奪,反之,加拿大的人權觀念則已走向另一個極端──已經脫離社群的前提,而單從個人利益去考量,因此,使整個社會轉向不顧道德和打倒傳統倫理的局面。盼望我們能從重視個人權利和社會公德兩方面,去找出一條中庸之道。《聖經》所講的十誡,應該有助華人(尤其是基督徒)重新考慮個人道德與社會公義的關係。
產生更大的安全感
其次,加國的現實生活環境,應有助於突破我們以往那種狹窄的民族主義意識。北美洲過往400年是世人寄予厚望的「新世界」。移民來到這裡,不單為了逃避政治迫害和經濟困境,其實更可達成自己的人生夢想和目標,透過這樣的歷程,加拿大人過往的經驗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鑒,有助於超越前人那種民族主義的界限,一起向和諧社會這目標邁進。願望《聖經‧加拉太書》3:27-28節,有助於華裔加人產生 「地球村」這種國際視野:「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
最後談到民生。一般中國人一生沒有安全感,跳不出唯獨物質生活所需的框框,不能將其靈魂提升到尋求認識上帝。假若華人都相信上帝,並在社會中尋找神的公義和慈愛,肯定使他們在這世界上產生更大的安全感,在他們自己和身處的社會得著平安和喜樂。
盧維溢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