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文化禮儀各異
每個國家的文化禮儀都不盡相同,在原居地不受非議的行為舉止,在其他地方可能被視為沒有禮貌,甚至屬於粗鄙。活在今日跨文化的大氣候中,絕對不容忽視多元文化,免得出洋相之餘,冒犯他人。
貽笑大方的事例
4月份,微軟始創人蓋茨(Bill Gates)拜會南韓總理朴槿惠時,一手插袋、一手跟對方握手,被視為極之失儀。韓國國會秘書長指出,或許那是蓋茨的美式風格......但這種方式過於隨便,令人覺得非常遺憾。此事件亦引發韓國媒體的批評及社交網絡的熱議-究竟這是文化差異,抑或是無禮的行為?
5月份,一名中國遊客在埃及旅遊時,發現三千多年的文化遺蹟被刻上幾個中文字。他將拍下的照片上傳互聯網,國內同胞視為「國恥」,事件更引起全球關注。5月中,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出,部份遊客的素質和修養不高,如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旅遊景區胡亂刻字、過馬路時亂闖紅燈、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常常遭到媒體非議,有損國人形象。他宣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將於10月1日開始施行,《旅遊法》對遊客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對不文明行為作出了禁止規定。
各處鄉村各處例
※ 身體接觸˙東南亞國家如寮國、泰國等地的人認為,頭部是身體最純潔和神聖的部位,不能隨便觸摸,要是不慎碰到的話,應立即致歉。
˙北美人士跟人不會有太多的身體接觸,大家也會保持某程度的個人空間。
※ 眼神接觸˙北美、英國等人士跟別人對話時,往往直視對方的眼睛,以示直接、誠實和尊重。可是,在亞洲,如日本、韓國等國家,目光直接接觸被認為是威脅對方的舉動。
※ 赴宴時間˙準時出席宴會在北美是正常的行為。在阿根庭及大部份的南美洲地區,準時到達社交場合則被視為無禮;反之,丹麥人完全不能接受遲到。
※ 手足禁忌˙阿拉伯國家以左手握手為恥辱。
˙在中東及南亞國家,如廁後用的是左手,因此吃飯時絕不能用左手。
˙在美國的普通聚會,人們可以隨意在咖啡桌上伸展雙腿。泰國、不少的亞洲地區,以及部份中東國家,卻視足部為身體最污穢的部位,千萬不要蹺腳或在人前展露腳底或鞋底,那是極為無禮的行為。
※ 手勢含意˙一般來說,向他人豎起大姆指是表示肯定和稱讚的意思。不過,這個手勢在中東地區卻與向人展示鞋底一樣,是極具侮辱性的。在非洲西部和南美地區,這也是不友好的表現。
˙「打V」手勢(將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手心向外),在多數的國家代表成功、勝利之意。不過,V手勢在英國卻代表辱罵。做這個V手勢,若手背對外,豎起食指和中指,其含意較豎起中指還要差勁。
˙西方國家向人擺出OK手勢(大姆指和食指打圈,三根手指豎起),跟豎起大姆指一樣,都是表達贊同、了不起的意思。在日本、緬甸、韓國等地,這是代表金錢的手勢;然而,在歐洲南部,乃是貶低對方「一文不值」;在巴西、土耳其、德國等地區,那是表示淫褻、侮辱對方人格之意。
˙在希臘,把五指分開豎起,手心向外並向前推,是對人最大的恥辱。若兩手齊疊,越接近他人,越是羞辱和威脅對方。
˙如果向對方伸出手臂握拳作L狀,另一隻手搭在這隻手臂的肘關節部位,對法國和歐洲南部好些的國家來說,就如豎起中指侮辱對方一樣。
※ 社交禮儀˙北美人士在見面時,會互相有力地握手致意。反之,中東人和許多東方人,只是輕輕握一下,因緊緊握手有挑釁的意味。
˙在魁省,親親或觸碰對方的面頰是頗為普遍的法式禮貌。
˙在北美,打噴嚏或擤鼻時,請儘量放輕聲音,並以手帕或紙巾掩蓋;可以的話,更應離開房間。不要在公眾地方打呵欠、抓癢,或用牙籤、指甲鉗、梳子等物。至於在魁省,手插袋跟人說話,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 接送禮物˙若被邀請到加人的家庭聚會時,花束、酒,或者巧克力等,都是合適的禮物,但避免贈送紅玫瑰(表示愛意)及白色百合(喪事有關)。˙日本人接受他人送贈的禮物時,必須再三拒絕,然後才可以接受,但切忌在送禮者面前拆禮物。
※ 脫鞋習慣˙在蘇聯、東歐、西歐、大部份的亞洲地區,甚至在本國,入屋前先脫鞋是一種習慣和禮貌。日本人一定脫掉鞋子,才進入他人的居所、餐館等地方。好些日本人甚至在上自己的車子時,也會帶備另一雙鞋子替換。
朱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