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見真情
亞省在6月下旬遭遇百年罕見的水災。一夜之間,因豪雨釀成兩河──弓河與肘河氾濫,卡城沿河地區被淹,唐人街首當其衝,被迫停電,警方馬上立令居民撤離,其後更將唐人街封鎖,嚴禁車輛進出,直至差不多一星期後,河流水位低降,積水被排出,經安全審核後,電力恢復,居民才陸續獲准重返家園。從疏散至回歸過程中,多少人曾經歷恐懼與焦慮,然而,患難見真情,在這段時間機構與市民均伸出援手,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
突如其來 緊急疏散
卡城今年夏天天氣清涼,雨水又多。6月20日,弓河水位之高前所未見,至晚上9時30分左右,電台報道,沿河的紀念大道部份已被淹,著車輛繞道而行;誰料11時後,河水氾濫情況嚴重,唐人街內店舖的地庫和各大廈的地下停車場均有入水跡象,警方勸喻住客撤離。由於居住唐人街的多是長者,他們急忙收拾行裝,待子女於深夜接載離開。翌日早晨,氾濫情況更嚴重,為安全起見,警方下令疏散,更派巴士接載留下的居民到政府安排的臨時收容所。最後,整個華埠和附近到市中心再也沒有電力供應,根本就沒人可居住其中。
許多長者在匆忙混亂中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猶如經歷幾十年前戰爭逃難的境況。他們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又不懂得通知子女,與他們失去聯絡的家人,也心急如焚,四處打電話查詢;直至一兩天後,才從紅十字會辦事處查到親人的下落,這期間的掛念擔憂,可想而知。
長者在臨時安置的地方,其實十分安全,三餐供應無缺,只是沒有中餐,加上語言的隔閡,又與親人失去聯繫,令他們心中惶恐,不禁長嗟短嘆。有見及此,華埠兩個機構馬上派員駐守各中心,安撫華人長者,為他們作傳譯及通知家人,服務周到,精神可嘉。
機構攜手 拔刀相助
6月25日,兩位華人省議員召集華人服務機構在榮基護理中心開會,商議如何合作,採取行動,協助華埠居民重返家園。耆英會、華人社區服務中心和中信卡城輔助中心馬上利用傳媒招募義工,策劃訓練,分配在各大廈協助住客回歸,而華商會則負責聯絡慈善團體,資助購買物資和餐盒,以供應住客臨時所需。
耆英會會所亦遭嚴重損害,地庫積水至天花板、電梯失靈、電話不通。榮基拔刀相助,提供臨時辦事處和電話作回應和聯繫之用,同時,更負責代收水災捐款。榮基亦配合需要,暫時收容一位從唐人街撤離的長者。又借出二十多張特別操作的睡床,運送到一個臨時安置所,供有需要的長者使用。在6月24至26日,各機構都各盡所能,準備就緒,整裝待發,預備隨時協助住客重返家園。
義工協助 重返家園
6月27日清晨接獲通知,惠群、愛群、河濱三座大廈經市政府安全檢查後,電力恢復,住客在當天下午一時後可重返家園。於是義工各就各位,派發歡迎禮包(內有飲料、水果和小食)、登記人數,然後做足安全措施,戴上口罩和手套,陪同住客進入單位,並作安全評估:如檢查電話有否失靈、有否電力和自來水供應、地板有否水漬、室內有否煤氣或其他異味,且幫忙清理冰箱,扔掉因停電而腐壞的食物......義工們真是忙個不停。
其中一座大廈電梯失靈,義工要爬十幾層樓梯。真佩服那些健步如飛、滿面笑容的青年,背著重甸甸的垃圾下來,又再把飯盒送上去。他們熱誠助人的精神,贏得長者的讚賞。
接著,6月28日東昇大廈開放,7月1日華英大廈開放,義工雖然不同,但負責人吸取了經驗,行動更駕輕就熟,比前暢順多了。
現金補償 喜出望外
政府後來公布,凡因水災而撤離居所七天以上的災民,可到指定地點登記,領取現金補償,成人每位$1,250,兒童每位 $400。當然,對一些災情慘重的地區,這些補償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幫助不大,但對唐人街的居民而言,都有點喜出望外。
據悉,許多餐館店舖存貨壞了,血本無歸,十數天沒有生意收入,同時更要花費金錢去找人幫忙清理災場,損失可真不少,真是欲哭無淚,只有盼望日後保險公司和政府會有進一步的賠償。
遭遇水災固然不幸,但當中體驗機構的合作、市民的愛心、團結與互助精神,果真是水災見真情,叫我們感到人間有情,鼓勵無限!
劉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