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的後遺症
兩年半前,中東和北非出現一個阿拉伯人反獨裁統治者的運動,後來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結果很多獨裁政府被推翻,成立了民主政府。但在最近,埃及和突尼西亞兩個政府出現危機,使人覺得民主主義可能很難在亞拉伯國家中實現。
「阿拉伯之春」帶來的政府
在大部份新成立的阿拉伯民主國家中,大選的結果都是回教黨派獲得政權。在埃及是穆斯林弟兄會,在突尼西亞是因拿達黨。
為何回教黨派可以在民主選舉中獲勝呢?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平民都認為,獨裁者被推翻是回教黨派的功勞,雖然他們不知道回教黨派有甚麼政策,但也不強烈反對,甚至支持;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的人民從來沒有民主制度的經驗,不能在短時間內組織政黨參加選舉,所以已經有組織的回教黨派便輕易獲勝。
這些回教黨派一旦獲得政權,他們便以回教激進派為盟友,最終的目的是全面奪取政治權力,並透過起草國家新憲法,強迫全國接受回教法,逼迫其他宗教群體,使國家成為百分之百的回教國家;但由於他們忽略經濟發展,結果人民生活比以前獨裁時期更壞。這樣的施政令大部份人民不滿,引致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在埃及,這些示威引致軍隊回應人民的願望而奪取政權,重新建立政府。西方政府對埃及新政府有不同反應,然而,很多阿拉伯國家都恐懼回教激進派,紛紛表示支持埃及新政府,例如沙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酋長國一同以120億美元資助。
突尼西亞內的回教黨派
突尼西亞是「阿拉伯之春」的發源地,國內激進回教徒比埃及少,所以在大選中,回教黨派雖然獲勝,但不能獲得大多數議席。不過,他們施政作風卻跟埃及政府相似,強調奪取權力,缺乏改進經濟,令大多數人民不滿。當回教極端分子兩次暗殺非回教徒的反對黨領袖之後,人民公開反對,出現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要求政府下台並重新舉行大選。最初回教黨派的執政者強硬地警告示威者,後來卻願意和反對黨談判,答應成立一個臨時聯合政府,並計劃再舉行大選。
為何回教黨派願意妥協呢?因為突尼西亞國內除了政黨外,還有一個龐大兼影響力巨大的工會,他們要求雙方談判,不然就不支持政府,故此回教黨派只有讓步。另一方面,國家軍隊從來沒有干涉政治,不會支持政府鎮壓人民,也不會推翻政府,回教黨派若要繼續執政,必須談判。
民主制度只能慢慢發展
在埃及,穆斯林弟兄會有巨大的影響力,相信會以武力繼續與新政府鬥爭,甚至可能發展成為內戰。在突尼西亞,回教黨派大概很難保持政權,明顯地,回教黨派的短期執政暴露了他們的野心和弱點,下一次大選,他們將不能再獲得大多數選民的支持。
根據以上的事實,不難看出,在這些國家中,民主制度只能慢慢發展。
孔祥烱(加拿大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