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重現冰冷關係?
沒有手握手的溫暖,缺乏眼望眼的神情交流,冰冷怎能溶化,敵視怎能化解?
主動杯葛值得與否
美國總統奧巴馬不滿俄國向背叛美國的前特工史諾登提供政治庇護,宣布取消與俄國領袖普京在莫斯科9月舉行的高峰會議。事件引起俄國不滿,批評美國將兩國帶回以前的冷戰時代。1960年代,美國、俄國(前蘇聯)從古巴豬灣飛彈事件,引發互相對峙的局面;縱使雙方不欲展開殺傷性的核彈熱戰,而作意識形態的冷戰,但那多年心藏敵意的氣氛,令兩國人民絕不好受。
自從蘇聯解體後,俄國對美國威脅減輕,雙方有更多熱線電話連繫,本應日漸化解冰封關係,但今次史諾登事件竟令美國領袖,主動放棄面對面會談機會,是否值得?
輕視生死存亡議題
美國藉此要向俄國抗議收留史諾登,以強硬姿勢去挽回一點面子。然而,在原先會談議程中,有更重要關乎敘利亞內戰人民生死的題目,刻不容緩,須及早理出頭緒。俄國支持敘利亞總統阿薩特,美國則主張軍援反對派勢力。若美俄不早日建立和諧方案,大家各自提供武器支持,這只會令敘利亞內戰火力有增無減,死傷者每日遞升。此外,埃及軍方與人民衝突的問題日益嚴重,美國俄國必須及早協助調解,以減輕傷亡。相比之下,史諾登事件只屬國際情報監視與洩露,並非直接涉及人民生命存亡,美國實不宜過早使出大牌-取消高峰會議。
以德報怨化解困局
取消原定會議,算是擺出不滿的姿態;但拒絕面對面交流,則對解決問題無補於事,反更拉遠雙方距離。若被某人觸怒(像侵犯主權),要提出抗議宣洩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切忌中斷面談的管道。沒有手握手示意溫暖,缺乏眼望眼的神情交流,冰冷怎能溶化,敵視怎能化解?
領袖願意開放自己,一次見面、一點微笑,都有助化解僵局。《聖經》說:「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2-13)慈愛的上帝不會因人的一些過錯,便拒絕與人相交。反之,祂仍樂於聆聽人向祂祈求,再施予援助解困。只要常存開放的心懷,願意與他人對話,而不是自封互通管道,爭執才得化解,冰冷才得暖化。
不錯,奧巴馬有理據去指責俄國不是,拒絕會議,但卻破壞了兩國建立多年的友誼。前人用十多年營造的關係,卻因一次爭執而粉碎。放遠眼界,不拘泥一次面子的得失,可令更多人民生活在多一份溫情、少一份冰冷的樂土上。
劉帝傑(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