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亂世代
父母跟子女同住,已不再是本國標準的核心家庭模式。加國統計局發表的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反映過往50年,男女結婚的數目不斷減少,反之,單親、同居、繼父母的混合家庭則持續增加;越趨複雜的多樣化家庭結構,不但成為本國的新趨勢,且仍在變化之中。面對愈發複雜的家庭問題和飊飊上升的離婚率,尊重傳統婚姻觀念及捍衛核心家庭模式,乃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結婚離婚定義含糊
根據加國統計局發表的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父母跟不足24歲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約佔總體的40%;當中父母非正式結婚的比例上升,而同居配偶的數目在2006年至2011年間增加14%,同居家庭亦成了增長最快的家庭組別。此外,繼父母家庭(stepfamilies)首次納入統計項目之內,它們約佔父母子女共住家庭的八分一;而14歲以下的兒童,約有一成來自繼父母家庭。按統計局另一項報告,超過兩成繼父母家庭的父母表示,經濟問題是他們生活主要的壓力源頭,較完整家庭的父母高出差不多一倍。
鑒於結婚和離婚的定義變得含糊,加上削減開支,因此統計局決定停止收集結婚和離婚數據。決策者認為,此舉令他們難以評估婚姻破碎對兒童貧窮、住屋、教育、醫療等問題的影響,以致不能確定維繫家庭的有效政策,因而難以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全國統計議會(National Statistics Council)主席指出,上述決定非常可惜,但也反映出婚姻觀念所受到的挑戰;以魁省為例,超過三分一是同居配偶的關係,根本不被歸納結婚或離婚的統計數字之內。
四成首段婚姻離婚
從2010年溫尼亞家庭學會(Vanier Institute of the Family)發表的報告顯示,40%國民的第一段婚姻以離婚收場;而且更是本國有史以來,在15歲及以上的國民中,沒有結婚的人數多於合法結婚者,無孩的二人家庭也多於有孩家庭。該會執行董事表示,婚姻於家庭仍是非常重要,而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是嚮往婚姻的。縱使好些人已經離婚或分居,但最終也會再次尋找伴侶;因此,家庭呈現多樣性已是不爭的事實。
溫尼亞家庭學會綜合分析了國民結婚、分居或離婚的主要原因。結婚原因包括:婚姻代表承諾、反映道德價值觀、認為孩子應該有已婚的父母、這是自然該做的事情、經濟保障、宗教信仰、家庭壓力和朋輩壓力。至於分居或離婚原因則包括:不同的價值觀和興趣、身體或精神虐待、濫藥或酗酒、對配偶不忠,以及工作上的衝突等。
核心家庭的重要性
致力於維護和加強家庭成為社會基本單位的慈善組織United Families International強調,成功的婚姻有賴夫婦的努力,決意成為「適合對方的另一半」,絕非要求對方作完美無暇的人;切勿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否則只會帶來失望,甚至導致離異。至於希望擁有美滿婚姻的男女,必須信守盟約和下苦功──盡己所能,選擇思想相近的伴侶;面對挑戰時仍忠於婚盟;關心配偶多於自己的需要;對子孫後代有相互的承諾。
一項已研究超過20年的家庭及兒童報告指出:與註冊結合的親生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是最有可能成為健康快樂、品行優良、負責任的孩子,他們在學校及人生中亦較易取得成功;並且不易被矇騙、變成少年罪犯或濫藥。反之,同居、分居、離婚、單親或重婚等家庭模式,都會對孩子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家庭正反兩面影響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Public Safety Canada)指出,健康家庭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起了關鍵性作用,也是防止和減低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父母適切的監管、優質的家庭關係,均足以抗衡青少年的越軌行為-犯罪、濫用藥物或酒精。相反,跟來自完整家庭的男孩相比,在破碎家庭成長的男孩犯事風險較高;家庭組合的變更越多越大,犯罪行為和濫用藥物的比率,亦會顯著上升。
有證據顯示,以傳統核心家庭為主的家庭結構,能建立強而有力的親子關係;而傳統核心家庭中成員彼此間的關心和愛護,正是現今子女對父母的時間及金錢需求增加的一種最佳平衡。
黎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