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秀娟當義工贏回自信
冼秀娟懷著一顆愛主愛人的心:雖患有先天性妄想症,需長期服用藥物治療,但她卻有著與病魔戰鬥到底的鬥志和勇氣;她,因病失去工作,但從不放棄自己,反而積極投身義工活動。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幫自己贏回自信,從而能面對人生、彰顯主愛。
默默付出愛心言行
在教會認識冼秀娟之初,只知道她是從香港移民來加拿大很久的老華僑。後來,當大家在同一個詩班事奉後,彼此才有進一步的瞭解,日子久了,更察覺她與眾不同─比方說,她總是主動為詩班端椅子,或給弟兄姐妹們送茶遞水,或在教會的廚房裡搶著幫忙幹活......而這些都是別人看得見的義務工作;還有很多她在暗地裡作在別人身上的事,非親身經歷過的當事人絕不能知道。
在我缺席教會的日子或心感失落時,她總會來電問候關心,或邀約我出外聊天,瞭解我的情況,作出分析,指出我的問題所在,並鼓勵我要積極面對生活,她的愛心言行,使我這個獨自在加拿大生活的留學生感謝不已。看見她對人的真誠態度、主動助人的熱情,讓我不得不對她另眼相看。秀娟告訴我:「我曾被別人心理輔導那麼多年,如今終於輪到我去輔導別人了!」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正是如此。
患有先天性妄想症
邊聽冼秀娟講她的故事、邊為她感恩,因為她是屬於「不幸中的萬幸」一員。「如果不是有神的看顧和保守,我根本無法存活。我生於印度上世紀60年代初,長大後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妄想症,那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精神病。我的病情曾經一度嚴重到忘了自己是誰、從何而來,甚至常常幻想有人會加害我;一直以來,只能通過長期服藥來控制病情。」秀娟坦言,為了治病,她在短期內花光多年的積蓄。來加拿大之前,她曾在香港一家律師樓工作,當時她的同事(連老板在內)有一半是基督徒,對她非常照顧,而那段工作期間的經歷,至今依然深深地印在她腦海中,這讓她體會到,活出基督的愛是基督徒的使命之一。
不想百無聊賴過日
「1988年,我獨自移民加拿大,並有機會進入加拿大政府機構做事,原以為從此可以在這個地方安居樂業,可惜好景不長,我的病再次打擊我,發病時整個人都無力支撐,連身邊的同事都勸我要停下來休息。」及後,因內部改組,秀娟只好辭去工作,專心在家養病。
「明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已不容許我重返職場,但心想,難道就這樣從早到晚,天天呆坐在家嗎?為了不虛度光陰,為了不讓自己百無聊賴地過日子,我決定去做義工-最少還能服務社會,還能證明自己仍有存在價值。」 然而, 她沒想到,當義工居然能為她帶來那麼多益處。
中信義工獲益匪淺
秀娟細數當義工的經歷,足可列出一條長長的清單來:「我曾在加拿大心臟及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做過一年文書的工作;有幾年,我在恩福書室幫忙雜務;亦在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幫手疊信封......最後,神帶領我來到了中信中心,祂透過我在那兒的服事,讓我受到別人愛的服事。」一提起中信中心,秀娟的眼睛霎時亮了起來。她堅定地說:「在這個地方,我終於能真正做一個開心快活人。最初,我不知道自己有甚麼強項,加上身體和精神狀況不穩定,致令我常感心灰意冷、前路茫茫,然而,中信改變了我!」
談及在中信當義工的感受時,秀娟承認獲益匪淺,尤其對當中一位負責的姊妹更是讚賞、欽佩和感激。「她不斷在工作中發掘我的潛能,也就是神給我的恩賜。之前,我被安排打電話邀請社區的朋友,前來參加他們的活動,甚至把不少外籍人士都邀請到中心來,從而讓不同的族裔都能認識這個服務社群的地方。」
開始時,秀娟坦承,自己沒有太大的信心,但結果在同工及義工的努力下,活動人數由原來的幾十人,逐步擴展到現有的一百多人;這使她發現,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還不錯,之後,自信心越來越大,也越做越精神、越做越起勁。秀娟笑說:「想不到做義工有那麼多意外收穫,感謝神讓我知道,祂沒有放棄我,仍賜我能力去服事別人,願榮耀歸給祂。」
假如秀娟的著眼點只放在自己軟弱的身體上,她或會選擇蜷縮在家養病,不與外間接觸;如今她決定「走出去、當義工」,因而經歷到付出的收穫,更享受到「助人自助」的快樂。
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