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勝其煩的小坑洞
刻不容緩vs.欲助無能
冬天過後,愛明頓居民本該開開心心迎接暖和的春天;然而,他們卻被路面上無數的小坑洞 (potholes) ,弄得不勝其煩。每天行車時,要不就是左閃右避,要不就直接駛跌到坑洞中,這樣凹凸不平的路面,對汽車的機件和輪軚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壞,同時,更令人憂慮的是行車安全問題,所以,人人都希望市府可以盡快把那些坑洞修補好。但很明顯,在技術安排上困難重重,而且不知要等候多久,你居住的區域才會展開修復工程。
有人提議,不妨每年都直接打電話向市府報告,催促有關方面修補區內的小坑,只是,打電話求助的人多,要修補的小坑也不少,人手不足、經費更不足;換言之,這邊廂嚷說「刻不容緩」,那邊廂卻在哀歎「欲助無能」。
前些時讀到一則新聞──愛城新市長唐艾雲信(Don Iveson)在路邊與修路工人一起動手修補小坑洞;不管他是因為新官上場,想贏取市民的支持而做「秀」,還是決心要正視這個困擾了多年、卻未解決的問題,總之只要有政府人員開始關注處理就好了。
高昂開支vs.研創新料
由於需要修補道路的小坑洞極多,這方面的開支預算,在2013年已由900萬升至1,200萬;而去年修補好的小坑更超過70萬個,修補費用也成為至今最高的紀錄。如此高昂的費用,對政府財政也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
處於長期需要面對小坑修補的問題,愛城市府正在進行各方面的對策。愛城亞省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及其他機構,正在積極研究一種可以有效地、長期地修復小坑的物料;如果真的研創成功,相信定能造福有類似問題的地區──既可省下大筆開支,且有實質的效能。
在亞省推行的垃圾回收再造計劃,曾使世界各地相倣效法,亦有派專人親訪愛城,體驗如何才能有效地將垃圾回收、再造、加以運用。希望有一天,本省小地坑修補物料的研發貢獻,可以令更多人受惠,也使加國引以為傲。
恩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