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外力替父母「洗腦」
自從爸媽來加之後,小恩覺得家裡多了兩股助力,感覺輕鬆多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她發覺在家居環境安全問題上,與父母之間的分歧很大,以致小矛盾不斷湧現,影響了彼此相處的和諧。當她和身邊幾個朋友傾談時,才知道大家都有類似的困擾......
家居安全 從何談起
情景一:
「拆了走廊的欄杆吧,礙手礙腳的。」
「那是預防妹妹爬樓梯用的,萬一她爬樓梯,跌下來就會受傷。」
「我跟你爸、兩個人四隻眼,還看不了她?」
欄杆拆了,一星期後,歲半的妹妹從樓梯滾下來,幸好沒有受傷。當天,欄杆又給裝上了。
情景二:
「奶奶,讓弟弟用他自己的小便壺吧,一來他可以自己上廁所,二來我們不用看著他。」
「用小便壺要倒又要洗,兩歲半該可以用坐廁,我看著他就行了。」
當奶奶轉身拿毛巾,預備替孫兒擦鼻子的當兒,小孫子從坐廁上跌了下來,額頭腫了一個大包。
情景三:
「媽,妹妹在泡澡,你能過來幫我看著她嗎?我忘了拿衣服。」
「都5歲大啦,你拿個衣服能有多久,不用看了。」
真的不用看?有數據顯示,即使水深不到2.5cm(1英寸)高,也能導致5歲以下的幼童溺斃,或許有人覺得誇大;然而,據統計每年約有1,000名幼童,因溺水而失去寶貴的生命,而且大部份是在家裡發生的。
參加講座 觀念轉變
年輕母親們一致同意:有時,單靠一己之力跟父母溝通,是很難妥善地解決問題的。因此,她們陪同父母一起參加社區舉辦的講座,透過專家提供的意見,提升父母們過去幾十年近乎零的家居安全意識,效果非常明顯。
「媽媽現在看到小塊的玩具,也會警告大孫兒説:『你要收好它,萬一妹妹拿來吃,就有危險了。』」
「前天爸爸跟我說,讓我把睡房桌子向外的兩個角包起來,因為孩子經常會到那兒玩,很容易碰頭受傷。」
「爸媽現在變成了家居安全防衛兵-窗簾的拉繩太長了,不安全;抽屜要裝防拉扣;不能把雜物堆在孩子接觸得到的地方;孩子不能進廚房;不能獨留小孩在房間裡;要大人看著,孩子才能爬樓梯......」
「我講了半年都沒用,一個講座就將他們洗腦了。」小恩感歎,「看來,用對了方法才最重要。」
解決矛盾 首重方法
父母輩的人生經歷豐富,積累回來的經驗和教訓,有些確實可以成為家庭生活的助力,但有些卻成了與下一代溝通的障礙。若在原居地,由於兩代人的生活環境接近,矛盾可能不至於太明顯;但是,在海外生活,尤其是非常重視孩童的加拿大,兩代接觸的環境和社會要求不同,因而引發家庭小矛盾。
倘若不及早解決,小矛盾就會變大,影響家人關係。上文提到的情形如是,很多生活細節也如是,與其不斷「教育」父母,倒不如帶他們一起去認識和瞭解所處的社會,從而找出兩代間的共通點,重建新觀念,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言琛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