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煙紙店
搜尋記憶,對童年的上海印象最深的是甚麼?答案竟然是那些如螞蟻般的小店:老虎灶、大餅攤、糧油鋪、醬油店......而最多的就是煙紙店,它見縫插針地開在上海的街頭巷尾弄堂中。
包羅萬有的便利店
所謂煙紙店,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迷你便利店,也就是小雜貨鋪。貨品繁雜,幾乎包含了當時生活中的一切煙、紙和日用品-香煙、火柴、蚊香、蠟燭、草紙、衛生紙、信封信紙、郵票漿糊;過年過節還會有煙花鞭炮、春聯年畫......當然,還少不了油鹽醬醋、老酒花生、糖果瓜子、牙膏肥皂、針頭線腦,甚至鉛筆、橡皮小玩具甚麼的,有些小店夏天會賣冷飲水、棒冰和雪糕。
在奶奶家那條曲折的弄堂,頭尾各有一家煙紙店。從懂事開始,小小的雜貨店就成了我每天光顧的「景點」,常常不為買東西,只是趴在三尺櫃台邊東張西望,聽聽「生意經」;經常數著口袋裡的零錢,盤算著甚麼時候攢夠了,可以換回相中的好東西。
別家買不到的奇貨
櫃台上擺著一些白色瓷壇和橢圓形的廣口瓶,變著花樣裝著各種醬菜、蜜餞、小糖果,吸引小孩子的當然是鹽津棗、無花果、奶油桃片、泡泡糖、彈子糖、棒頭糖、花生瓜子這些小零食。從牆上架子琳琅滿目擺著的小玩意兒,甚麼印花紙、塑料槍、小陀螺、紙風車,到櫃台裡五顏六色的鉛筆、橡皮、卷筆刀,統統都是孩子們的「目標對象」。這些一兩毛錢就能買到卻不健康的小零食,以及不知哪裡出產的廉價但好玩的小玩具,可都是正規食品店、玩具店裡所買不到的喲!
街坊生意童叟無欺
當然,煙紙店對大人來說,存在價值就完全不同了。小時候,常看到各家的大人來這裡「補倉」,要麼是家裡草紙、火柴、肥皂用完了;要麼燒菜時發現油鹽醬醋不夠了;有時候因為縫衣針斷了,鈕扣掉了,郵票沒了......都會隨時來小店跑一趟。即使在夜晚發生緊急情況也不用擔心,比如突然停電而家裡沒蠟燭了,深更半夜只要「篤篤篤」去敲煙紙店的門,他們也會開一扇小窗賣給你,真的是「二十四小時為人民服務」。有的店主格外周到,店裡會有一本備忘錄,弄堂裡誰家需要甚麼,而店裡又沒有的,店主便會記一筆,下次進貨時,一定順便捎上。
記憶裡,昔日的煙紙店從來沒漲過價,有的反而還能賒賬,都是一條弄堂的鄰舍熟人,每天進出往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店主大都童叟無欺,僅圖個養家糊口而已。
這就是昔日上海弄堂兩大符號之一的煙紙店了,另一道風景是老虎灶,實在是無法輕易忘掉。
詩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