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與心關
朋友娓娓道來,他剛入該團體時,便有人積極地來「關心」他,本是好事,但來關心他的人沒多久就開始問到他許多私密的事,並一再表示希望能針對那些問題,作進一步瞭解和幫助,甚至有些強勢地一直觸及他的私隱,並很快地給予意見。這種態度,反而讓我的朋友頗感違和,覺得不想再繼續融入那團體。
我肯定那團體的人絕對是出於善意的關心,也正是基於關心,才會探問了那麼多他私人的事,並期待能協助之,但這樣的過度「關心」卻造成當事人不悅,甚至造成「心關」,讓當事人更想把「心」門緊緊「關」上!
在會談倫理上,一個人能問當事人多隱私的問題?能給當事人多入骨的建議?不在於表達關心者擁有怎樣神聖、專業的頭銜,不在於輩份、不在於血緣關係有多近,也不單在於說話的立意是否良善,乃在於你與當事人的關係建立得有多深!如果彼此的關係還不夠深,就問了一堆人家的私事,即便動機是善的,如此過度的「關心」,也只會令對方「心關」,更會把你拒於心門外。其實,一個人會表現得過度關心,背後有諸多可能,例如:是出於焦急,或是錯估彼此的交情、說話的時與地,甚至可能是出於某種不自覺的優越感,但總歸都是無心的;無論「過度關心」的背後原因為何,當盡量提醒自己避免上述這些因素,就能避免自己對當事人作出過度關心的表現,免得讓你的關心適得其反。
施以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