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憤怒主宰人生
憤怒是人正常情緒的一部份,不過,若怒氣過於常人所表達的,就會令自己或他人的情緒和身體出現負面影響,需要留意和處理,甚至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誠實地作自我評估
以下幾個問題,有助大家思考憤怒(anger)這個課題,及作自我評估:
1. 發怒時間通常多久?
a) 較一般人長
b) 較一般人短
c) 跟一般人差不多
2. 發怒常有的表現:
a) 大吵大鬧
b) 不作聲
c) 惱怒地離開現場
d) 具破壞力的行為,如打破牆壁、踢翻枱凳
e) 以言語或行為傷害自己或他人
f) 可冷靜處理自己的情緒
3. 因為發怒而造成的負面經歷:
a) 影響人際關係
b) 影響工作
c) 影響處理困難的能力
d) 觸犯法例,如違犯交通規則、監禁、傷害他人
或自己的身體
e) 影響身體,如手心冒汗、失眠、心跳加速等
f) 個人情緒受損,如感到憂慮、壓力大、內疚等
4. 發怒可有影響個人定立重要的人生目標?
5. 如果能將怒氣處理得較好,自我形象和人際關係的後果為何?
憤怒的定義和影響
對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素有研究的知名心理學家卡西洛(Kassinove)和塔弗雷特(Tafrate)認為,「憤怒是指跟朋友、同事、家人作不必要的厭惡互動後,所引發的感覺體驗。」當事人在人際關係方面,可能出現持續性的負面經歷,箇中的程度、頻繁度、時間長短卻因人而異,更會影響思維和反應。好些人為了達到目的,更不當地以憤怒作為武器,強迫他人就範,這是損人不利己的自私行為。
憤怒可以是後天學到的行為(a learned behavior),而家庭背景是關鍵因素之一。若家人習慣以不健康的方式洩憤,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根本不認為發怒有甚麼問題,縱使他人從旁提醒,也可能聽不入耳。
憤怒不加以處理,影響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有機會引致自我形象低落、觸發肌肉疼痛、頭痛、精神崩潰等問題;與他人關係起衝突,自會失去和諧,令人退避三舍;利用酗酒、毒品等有害物質去紓緩怒氣,情形每況愈下;以侵略性行為發洩怒火,如毀壞公物、飊車,以身試法;更加嚴重的,是不單傷害他人身體,還傷害自己。
避免負面情緒所困
有些人思想較為敏感及負面,發生些微事情便往壞處想,還以為負面思維是對的。其實,有時那只是個人錯誤的評估,或把問題誇大,跟現實並不相符。例如太太/丈夫的世界非黑即白,沒有中庸之道,對人和事往往從負面著眼。當婚姻出現問題,便一面倒指責是對方所為,令怒氣不斷升溫,難以理智地細想,另一半對自己其實一直呵護備至,結果彼此的鴻溝越來越大。或者某人有憤怒的情緒,當人家好意提醒時,不單不承認自己的問題,還責備對方過分、過敏。
若果發現跟負面思想的人交往,自己備受影響的時候,便需要學習劃清界線,例如,當他人開始負面的話題時,避免參與其中,可以離場更好。
憤怒管理有效方法
想以正面的方式去處理憤怒,其實是有方法可循的。
* 留意並認識引發自己憤怒的人事物,以及第一個反應的程度。例如,在駕車時突然被切線,你即時反應會是驚慌?怒氣上騰?粗言穢語痛罵?猛按汽車響號?勢要進行報復行動,追趕及截停對方的車子才肯罷休?抑壓怒氣,不發一言?還是冷靜面對?遇到這些情況,應盡可能以平和代替火爆的態度,去處理這些突發的場面。
* 盡量第一時間遠離或處理引發怒氣的源頭,別讓不快的情緒累積下來。例如某君在職場上不斷被人奚落的同時,更備受四面八方的壓力(孩子反叛、經濟緊絀等),令他非常煩腦,卻苦無出路,惟有默然接受一切。某天,因為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令他壓抑的情緒如火山般爆發,一發不可收拾,他破口大罵,更動手打同事一頓,乃是既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身體的情況。他失常的反應,令自己及他人都大吃一驚,然而,這種情況卻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 利用健康的渠道發洩怒氣,例如以呼吸法或做運動來平復情緒及鬆弛神經。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可藉著祈禱將一切交託;跟朋友傾訴;把憤憤不平的事一一寫下來,之後把紙張撕爛,也是適當的洩怒方法。
* 學習以自信(assertiveness)的方式(如直接、誠實、正面等)表達個人感受。例如兩人在聊天,突然因小事吵架,甲方向對方直言,自己需要時間冷靜,才繼續未完的話題。乙方接受建議,不再窮追猛打,並定立雙方再傾談的時間,這協議方法適用於任何的人際關係上。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當發現自己持續性地憤怒,用盡各種方法,仍未能紓緩繃緊的情緒,不妨約見家庭醫生作檢查,看看是否有轉介輔導員或心理/精神科醫生的必要。無論是輔導員或醫生,按照其專業操守,對病人的資料絶對保密。
好些華人基於「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可能對約見輔導員或心理/精神科醫生,感到忌諱或困窘,尤其是那些自我意識(ego)特別強的人,面子攸關,不肯承認自己需要他人的幫助,這觀念誠然是不對的。若任由憤怒的情緒擴張,情況越來越差的機率更高。萬一有一天因按捺不住而大發脾氣,在家大肆破壞,甚至毆打配偶、孩子,家人報警求助,被警方控告傷害他人,即變成刑事罪行。要是家中有年幼的孩子,保護兒童協會也可能會介入。尋求幫助,抑或礙於面子諱疾忌醫,何謂孰輕孰重?
大家應該權衡輕重,正視及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切不可讓憤怒主宰人生。
資料提供:陸倩婷(精神治療師) 整理:朱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