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寄予厚望之交流
盼望中加兩國因為科技、學術、文化不斷交流而彼此得益,達成雙贏局面。
上月初,加西卑詩省有兩件值得我們留意的事件:
一、教育廳長及大學校長訪華
卑詩省專上教育廳長韋勤信(Andrew Wilkinson)到中國的重慶、北京、上海和杭州訪問,隨行的包括卑詩大學(UBC)校長Arvind Gupta和西門菲沙大學(SFU)校長Andrew Patter。此行的成果是,卑詩大學與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提供約110萬加元,創立UBC和重慶專上院校交換生獎學金計劃;從今年9月起,每年為90名UBC和中國學生提供獎學金,作短期學習及研究之用。
該計劃將維持3年,有助推動卑詩大學和四川省大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術和文化交流,因為學生可在多個領域上進行短期交換考察學習,包括城市規劃、教育、法律、醫療、生命科學及工程等。參加該計劃的大學包括: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及西南政法大學。二、屈潔冰廳長訪「中國矽谷」城市
卑詩省國際貿易及多元文化廳長屈潔冰(Teresa Wat)率領代表團,前往中國多個被譽為「中國矽谷」的城市作官方訪問。屈廳長此行目的,主要是向中國商界推薦在本省發展數碼傳媒、環保科技及生命科技等高科技行業。期間,她參觀當地多家大型企業,包括國際化的電子商務阿里巴巴(Alibaba)及高科技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行程中,屈廳長在浙江省杭州市,代表卑詩省與浙江省商務廳簽署意向書。同時,在江蘇省南京市,又與江蘇省經濟資訊科技委員會簽訂一份諒解備忘錄。
知識和技術交流有助社會進步
相信不少居住在卑詩省的華人,都對這兩位廳長寄予厚望,因為若要本省經濟穩健發展、社會繁榮安定,我們不能單靠售賣天然資源予中國,同時也該致力於在本省建立人力資源基地,那才是長遠的「治國」之道。此行若能促進持續的發展,不單是技術和物資的交流,也有助卑詩省整體經濟的發展。
表面看來,兩三百名大學生的短期交流學習,似乎不能帶來甚麼重大或深遠的影響,好像很多大學的非專業課程都不是在短期內,見到個人和社會的成果一樣。固然,許多非專業學科都不是直接和即時在社會上產生顯著的作用,但卻能改進學習者的思維和人生觀,從而協助社會進步。
高科技合作,加上大學生的短期交流學習若能成功開展,可能會產生連鎖效應,以致中加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能交融,其正面價值是令雙方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觀點;在比對之下,省察自己的短處和看到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而得以自我更新進步。
盧維溢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