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灣漏油事故
4月的溫哥華陽光明媚,著名景點英吉利海灣(English Bay)的景色更是壯麗,可惜,原是蔚藍色的水面,卻出現黑色一片,乃因一艘貨輪漏出燃油所致。事件令不少溫哥華市民擔心美麗的海灣從此不再。
要有效的應急機制
4月9日黃昏,一艘在英吉利海灣行駛的載穀物船"MV Marathassa"號,漏出燃油。海岸警衛隊在一小時後發現油污,事發後6小時,才開始用大型隔油網阻止油污擴散。此時,部分油污已經流至英吉利灣區附近海灘,估計受影響海灘長達六公里。
溫哥華市政府表示,事發後12小時,才收到發生漏油事故的通知。第二天,海岸警衛隊透露,估計漏出2700公升燃油,但已回收約八成;至4月14日已經回收約九成。卑詩省長簡蕙芝坦言,海岸警衛隊在整件事上,顯示「缺乏良好的判斷力和敏捷反應」,現在可能是時候把防漏油責任交給省府;海岸警衛隊專員吉魯阿爾辯稱,漏油報告含糊不清,所以需花時間進行評估,非故意延誤通報。溫哥華市長羅品信批評,聯邦政府及省政府在漏油事件上的應對處理「完全不合格」。
政客的互相指責是政治伎倆,所以必須以中立平衡的眼光去判斷事件。
雖然漏油量屬於受控水平,但漏油意外的反應時間過慢,補救工作只依賴海岸警衛隊,看來非合宜之道,三級政府有必要改善漏油應對機制。來往英吉利灣的貨輪只會有增無減,包括大型運油輪,日後出現漏油意外的次數只會增加,因此正如處理雪暴、地震與海嘯等天災般,有效的應急機制是有必要的。
當然,應急機制如何制訂,則要視乎聯邦政府、卑詩省政府與相關市政府的研究協調。不過,如果三級政府在事件淡化後,以官僚態度看待改善應急機制的問題,最終或會有更嚴重的漏油事故爆發,後果嚴重。
政客只愛推卸責任
事件的受害者,還有Kinder Morgan與Enbridge等兩間公司。儘管兩間公司與今次漏油的貨輪沒有任何關連,不幸的是,Kinder Morgan建議擴大TransMountain輸油管,而Enbridge則提出興建Northern Gateway油管。兩項建議正在爭取卑詩民眾支持。不過,今次的漏油事故,肯定導致公眾支持環保,兩間公司的項目可行成數更低。
最令人痛心的,是三級政府應付油災的計劃徹底失敗,但互相指責的速度卻是「一流」。羅品信事發後召開記者會,並不是提出協助救災的方案,而是一味炮轟聯邦政府與省府;聯邦綠黨則批評聯邦政府關閉基斯蘭奴海岸防衛中心,是導致今次事故的另一原因等。這些舉措只讓公眾覺得政客只愛推卸責任。
其實,卑詩出現漏油事故很罕見,如果按照來往英吉利灣的大型貨輪與油輪數量來評估,這已是不幸中之大幸。
陳華雄(温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