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電話的故事
對今時今日居住在家鄉西安的人來說,打電話是很平常、也很方便的事,即使是長途,甚至越洋海外都輕而易舉;但先前卻並非如此,說起電話,還有很多趣事兒呢。
電話代表權力
改革開放前,中國郵政和電訊較為落後,西安也不例外。那時,家居電話是一種奢侈和權力的象徵,若不是廳局級,家裡一般根本不可能有電話。
就是改革開放初期,家裡有電話的,也是非富即貴一族。那時的電話安裝費,不僅價格驚人,而且需要一定的級別,才有資格安裝;及至後來,郵電局內部職工亦可以裝電話了。
記得有一個與電話有關的小品-兩個陌生人來到某人家,主人一邊讓座,一邊拿著電話,點著頭跟客人說:「對不起!我先接個電話。」然後,對著電話說:「喂,你好!甚麼?請吃飯......好,好......淮海大酒店,不見不散!」然後才抱歉地問兩人是幹甚麼的?兩人說是電訊公司,上門來給他們家裝電話的......
來電大嗓子喊
「吳勝利,電話!」院子裡常常聽到類似的聲音,那是傳達室值班的老張扯著嗓子在喊。有時甚至是用喇叭在廣播:「劉志軍老師,請到傳達室接電話!」就是在辦公室,也經常聽到管事的叫某人聽電話,皆因為辦公室只有一部電話,安置在管事者的辦公桌上。
那時候,家裡若有電話,是既方便又麻煩,方便自不帶言,隨時可以聯繫想聯繫的人,麻煩則是你家的電話會常常被借用。不過,借著讓鄰居來打電話,彼此的關係一定最棒,也算是物有所值吧。
打長途要帶飯
異地通信人們喜歡用鴻雁傳書來表達,所謂見字如見人,家書抵萬金。當電話逐步普及,人們就以聽見聲音為滿足,由打長途電話可見一斑。
打長途電話,偏遠地方沒法做到,要到縣城或市中心去。在郵電局電話大廳,請總機服務生幫你接通所要通話地方的電話,你就可以和遠方的親人或朋友通話了。至於甚麼時候能接通,沒人知道,快的幾分鐘、十幾分鐘,慢的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或者根本接不通。所以打長途電話,排隊是必須的,有時為免餓著肚子等,甚至要帶上飯呢。
等到有了直撥電話,感覺方便多了,但是仍要去郵電局,而且價格不菲。再後來,有了磁卡電話,那就更方便了。只要買了IC卡,在居家附近的磁卡電話機上,就可以打長途電話了。
電話的趣事兒
原先的概念電話都是有線的,所以小時候會用兩個鐵盒,比如鞋油盒、搽臉油盒,用釘子鑿上洞,連上線,小朋友一人拿一個,湊在耳邊打電話玩兒。等到無線電話出現後,當然初時的電話又大又笨,像塊大磚頭,稱之為「大哥大」。就有好事者用紙盒作機身,塗上黑墨汁,插上細樹棍當天線,拿在手中,並煞有介事地拿著講話:「喂,喂,聽到嗎?你在哪兒......好,好,回頭見!」威風凜凜,派頭十足。
現在的電話已經跟權力無關,擁有手機也並不會令人特別羡慕,但通話卻隨時隨地,真的快捷方便。
孫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