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友情突生隔膜
好友跟我向來亦師亦友,無所不談。近來發覺在討論問題時,他除了不肯接受不同的意見,更對我生了隔膜。請問我該怎麼辦? 小李古小姐:
小李:
謝謝來信。本來亦師亦友的親密友情突起變化及產生隔膜;難免令你感到莫名的困苦、想尋出因由、化解隔閡,乃屬人之常情。以下建議供你省思及參詳:
(一)因相知而結連、因成長而疏離
所謂「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真摯恆久的友情為人所渴求。為世人所推崇的友情,歷史有例證;然而於現實生活中,大半的友情都多因各自的人生境遇、人格的成長及情緒的變化而以分離告終,這亦是生活中另一種真實的寫照。有關友情由親密變疏離,甚至是終止,難以找到一個絕對的答案或理由,有時亦由於單方面的問題所致,不妨往更積極方面來看,也可看作是生命的成長、生命圈子的擴展而需各奔前程。結伴有時、獨行有時,也是人生必經的階段。
(二)省察與好友的互動模式
據來信所示,你與好友無所不談、亦師亦友,及至討論才生異,發覺他不肯接納不同的意見,才導致彼此間的隔膜,可見問題不在於交談的範圍(無所不談),而在於交談的態度、溝通的語調、角色的互動。比方說,你倆對為師為友的期望與功能界定為何?如果對方自視為你的師,而期望你聽從他的看法,當你自有主見時,便成衝突;又或情況逆轉。而彼此交流的態度是否真摯而開放、尊重不同。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够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於對方),卻仍能彼此謙卑共融、教學相長。至於表達意見時的措辭語調亦十分重要,如認為自己的意見是絕對正確的,而強詞奪理、唯我獨尊、妄下判斷、人身攻擊,而忽略聆聽對方的看法及感受,自然引來對方的反感。另一可能性,是某一方生怕引發衝突,或恐令對方不快,而不願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又或對自己的信念、立場缺乏信心而保持緘默,自然導致關係的疏離。
(三)重建友誼的可能性
可從以下途徑重建彼此的友誼。(1)不妨透過電郵或問候卡與好友重新連繫,讓他知道你對他的想念,也給予他回應的機會。(2)如果是自己有得罪或做錯的地方,當然需作真誠的道歉。(3)反之,如果是對方做錯了,也可給予他改過的機會而加以饒恕。若對方堅持己見,則值得你重新評估此關係;但無論如何,饒恕仍是上上之策,因為你無須再讓別人的錯來折磨自己,讓自己能得著真正的釋放。(4)如果大家都認為需要多些時間和空間,來重整情緒,可協議各自作自省所需的時間,然後再作聯繫 。
「鐵磨鐵,磨得鋒利;朋友互相切磋,才智也變得敏銳。」(聖經新譯本)友誼的珍貴,於此可見一斑。不妨尋找專業輔導以助你自省成長,從而洞悉友愛關係,不失為聰明的選擇。祝願你與好友的關係更進一步。
(如需要專業輔導,歡迎致電泉源輔導中心905-763-0818)
www.livingwater-counselling.org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