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
最近有機會訪問被譽為「情商大師」和「心靈大師」的余德淳教授。在訪問過程中,最令我敬佩和受惠的,不是余教授的知識和經驗,乃是他的生命力。他臉上的微笑是那麼自然和不休止;他時刻散發著平穩、寬容、樂觀和豐盛的特質;對一切的際遇,無論是好是壞,都能安然面對,而對於將來,總是抱有盼望和隨時準備好的把握。這種生命力不是余德淳獨有,是你我都可達到擁有的,也可以感染我們的孩子,造就具生命力的下一代。
為社會發熱發亮
余德淳是香港資深社工和心理治療師,是多元智能(MQ)、情緒智能(EQ)及逆境智能(AQ)方面的專家,香港的大型企業、政府部門和學校都常邀請余教授進行相關的培訓。從事「心靈重建」和「品格培育」工作超過20年的他,專門幫助有情緒問題的學生和家長,近年,也投身關顧末期病患者的事工。
余教授陪伴妻子與癌症搏鬥多年,又經歷了喪偶和失去雙親,也曾患上怪病不能說話,以致失去當教授的工作能力,令他跌入人生谷底。在這一切的過程中,他竟然沒有一絲愁煩,也不曾遺下備受打擊之傷痛或「看透了」的無奈。反之,他的意志、耐力、愛心和信心,被鍛煉得純全完備,令他的生命更能為人、為社會發熱發亮,當中的喜悅和果效,又為他自己帶來滿足和光輝。
不作只會講專家
余教授會收納有需要的青少年到自己家中生活、幫他們成長。我很欣賞他說的:「不喜歡
作一個只會講的專家。」他所講的得親身去做,方能具備實質的經驗和體會,並確知如何行得通、做得好,這樣才可有效地指導他人。在他妻子離世後幾小時,他仍能顧及別人,不推辭預約好的講座,專業地完成工作;他確信已珍惜與妻子的每個時刻,也盡了所能去愛和照料她,因此無憾、無悔。他積極地懷著妻子的愛,以及他倆對生命熱誠的精神,步向人生另一個階段。這種生命力,猶如鷹展翅上騰、又如風霜中屹立的松柏,展現聖賢所言之福-終身喜樂、行善,在一切勞碌中享福(傳道書3章12至13節)。我並非在吹捧余教授,而是欣賞他這種生命力,這種能造就下一代的生命力。
追求寬恕與滿足
余教授提及兩個活得豐盛和喜樂的要訣:第一是滿足。試想一個滿足的人,滿足自己所擁有的,是多麼的快樂;就如半杯水的比喻,我們可以在意空的一半,而抱憾只剩下半杯水,但也可以在意的一半,慶幸杯中還有半杯水。
所以,滿足與否乃在乎我們的看法,而不是那杯水本身;第二個要訣是寬恕。當我們寬恕,便不會積存苦毒惱恨,繼而影響情緒與內心的祥和。大家不妨上網查看、收聽他各類不同的專題講座,令你在個人、家庭和親子關係上獲益。
賈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