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開年大跌
中國A股2016開年實施熔斷機制,四天內觸發兩次熔斷導致交易休市。20天內,上證綜指從3500點跌至3000點左右,跌幅近15%。
A股大跌
誰都沒想到,證監會啟動的熔斷機制試點,在2016年首個交易日即遭遇現實版演練,短短四天內,兩次跌幅7%,觸發熔斷導致股市交易提前結束。隨後,證監會暫停實施A股指數熔斷制度,即使這樣,也沒有遏制A股繼續向下的勢頭。
開年以來,無論是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還是滬深300指數,都跌掉了去年全年的漲幅。無論是代表傳統產業的上證指數,還是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指數,都分別只有最高峰6000點、4000點的一半。
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成為A股開年大跌的眾矢之的,熔斷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而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去年12月,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發佈規定,熔斷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採用5%和7%兩檔閾值。
多數觀點認為,A股7%的休市熔斷點設定,乃仿效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達到7%、13%,休市15分鐘作為冷靜期;下跌20%,當天交易結束。A股實施熔斷機制,原是為了給市場提供冷靜期,抑制程式化交易的助長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但從兩次熔斷情況看,並沒有達到預期平抑市場波動的效果,在接近熔斷閾值時,投資者提前交易,產生磁吸效應,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反而激起助跌作用。
美股行之有效的「熔斷機制」,為何在A股卻成南橘北枳?有市場觀點認為,中美股市風險不同。美國標普指數過去10年日均波動只有1.25%,超出2%已算大幅波動,故設定7%具有防止市場發生非正常波動預警作用,而滬深日均波動率高達2.75%。A股熔斷機制5%和7%的觸發線過低,反而加速市場下跌。以美股波動幅度估算,A股一級熔斷點應設在15%-20%。那為何不將熔斷閾值設大一些?那是因為在現有漲跌停板制度下,10%波動即會觸發單邊熔斷,所以,有市場觀點認為,熔斷機制和漲跌停板制度有重合,不應同時存在。
市場力量
開年後的大跌,不僅讓人感慨和驚嘆市場的力量,總是在幅度和節奏上遠超預期。除受「熔斷機制」影響,市場普遍認為,造成A股開年大跌的國際原因有: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美元加息預期;而國內市場因素有:註冊制即將啟動、去年股災期間大股東不減持期限將至等。
引發年初大跌的利空因素,正逐漸消退。首先,熔斷機制運行四天後,已被證監會暫停,其次,證監會和交易所連續發文限制大股東減持。此外,以下因素雖然不是針對股票市場,但也有利於股市。如央行下發通知,對境外同業存款徵收存款準備金,加大離岸市場做空人民幣的成本。此外,央行更進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4000億流動性資金。
市場救市
「救市」成了去年以來A股市場的關鍵字。針對股市的劇烈波動,監管機構採取一系列措施維護市場穩定。關於救市問題,一直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去年夏天A股掉頭向下,市場遭遇巨震,千股跌停,監管層使用一系列雷霆手段,包括召集21家證券公司救市,挽救市場流動性,消除了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救市是十分必要的;但另一種聲音認為,穩定預期是監管的首要任務。而監管層用金融市場調節宏觀經濟,直接介入股票市場,行政干預的同時,也破壞了市場機制,監管層需要退出市場,不應該干預股票市場。監管層宗旨應該是,制定出嚴格的規則,並且嚴格地執行這個規則,而非引導市場走勢。
李真真(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