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課的效益
加拿大統計局2008年一項調查(Youth in Transition Survey)發現,六分一學生未能完成大學第一年課程,原因是他們難以在限期前完成功課、學習方式出現問題等。歸根究底,這可能是孩子早期基礎不牢固所致。其實,時間管理和獨立工作都是可以學習、需要實踐的技能,也是成功的關鍵。那麼,如何盡早發展這些技能?透過做功課可收成效。以下是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學習態度的方法:
設立放置用品的地方:將所有需要帶回學校的用品,如書包、課本、功課等,放置在屋內特定的地方。提供適合做功課空間:為孩子提供一個光線充足、安靜的地方,讓他們可以專心做功課。有兩點必須留意:接近一切所需的用品(如書本、文具),並遠離引誘(電視、遊戲機等)。
制定功課時間表:調整家庭的時間表,容許孩子每天有做功課的時間。為了減低壓力和善用時間,較早開始比較好,不要留待就寢前才做功課。
功課時間配合年紀:一、二年級的學童專注力較短,反之,中學生的專注力較長。留意子女的狀態,如果他們心情煩躁或疲倦時,根本難以學習。
將功課分成可處理的小部份:每次做完小部份後稍休作獎勵,一份功課便可在不知不覺間完成。
已完成的功課做記號:教導孩子做完功課後,在清單上做個標記,並隨即放入書包。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以及確保將功課帶返學校。
以正面方法增長持續力: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足,又經常要求小休的話,不妨以肯定、溫和的語調回應:「好,只要你完成這個便可......」有必要時,為子女的注意力計時,以正面方法來鼓勵持續力增長。
播放幫助集中精神的音樂:如果孩子過度活躍,不妨播放一些有規律、且是孩子熟悉的音樂,幫助他們集中精神。反之,那些節拍急促的音樂或電台節目,只會使他們心神更散漫。
把日常活動化為學習機會:讓孩子翻閱新聞、看餐單、寫購物單、定路線圖等。
孩子為努力感到驕傲:複查孩子已完成的作業,找出可以稱讚之處。鼓勵能給予孩子自信心,讓他們對所付出的努力感到自豪。
鼓勵孩子向家長求助:如果做功課感到困難或混亂時,鼓勵孩子向家長尋求幫助。
利用有助記憶的方法:以圖像、縮寫、關鍵字、有趣的句子等方法增強記憶。
跟老師溝通:發現子女做功課有困難,或者大部分時間需要家長協助的話,便需要讓老師知道,找出原因,看看如何解決問題。
如果高年級的子女不大著重學業,兼且成績下滑,家長如何讓他們重拾正軌呢?有臨床心理學家提出下列可行的方案:
跟孩子達成協議-家長給予他們自由,不會常常檢查功課或在他們身邊團團轉。不過,如果他們的學業表現依然沒有進展的話,他們將失去某方面的自由,家長也會重新介入。要是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家長觀察到子女顯著地付出努力,便可以解除禁例。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實際上不能勉強子女做功課,而站在他們身邊督促也是無濟於事。不過,家長可在子女做功課的時間進行監管,絕不容許他們做其他事情,如看電視、玩手機、上社交網絡、打電玩等。過程中子女或許會表示不滿,然而,他們卻逐漸學習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時間,並且如何把事情做好-這正是從功課中獲取的重要技能。
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