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的自由教育
沒壓力成績更好
數年前,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決定遷離居住了15年的星洲,回流加拿大,孩子也顯然享受加拿大的自由學習風氣。回想在星洲時,從小學到中學,每年一月學期開始,莘莘學子除了忙於購買課本外,家長們更要四處搜羅補充作業,包括語文、科學、生物、作文、數學應用、歷年試題等,單是課外輔助資源,就比課本多出三倍。學校方面也有不同的課餘補習。學子辛苦,家長也不見得清閒,不但要憑關係、找口碑好的老師上門教授,或是選擇成績卓越的補習社,甚至和孩子一同做作業、出模擬試題,為的是要他們成為精英,才不被教育制度「分流」出去(成績決定學生分配到精英班或普通班,是否合資格考大學、學院或工業學校)。
相對加拿大,學生的功課量減少了,孩子反而在沒有壓力下學習,更主動、更積極,和老師之間也有更多的互動,沒有上補習班,成績反而大躍進。
沒有功課的功課
來到加拿大後,常常聽人說,在加拿大讀書的孩子真幸福,小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功課。可是,當孩子上了幼兒園,卻發覺事實並非如此。
不錯,相對而言,孩子們沒有太多習題形式的作業;然而,卻需要做很多我們觀念中是「課外」,但在老師的眼中是「課內」的功課。平日,女兒主要的功課是讀書和畫畫。每天,從學校帶回一本書,她讀、我聽,老師會根據她的水平調整難度;每星期,從學校圖書館借一本書,這回是我讀、她聽;還有學字,每星期一個字母及相關的單詞和圖畫。在今年的情人節,老師提前兩周就發下同學名字清單,鼓勵學生自己做卡片。女兒每天回家立刻就做,每張都不一樣,足足花了兩星期才完工。這些看似課外的功課,給了女兒很大的學習空間,包括:剪、貼、畫、寫及設計。
讓孩子自己問功課
加拿大的數學教得太淺,這幾乎是大家公認的了;可是,讀三年級的兒子的一道數學題,卻難倒了一班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本著為兒子排憂解難的心,我四下向朋友請教,想不到,大家和我一樣,一看題目就蒙了,根本不能確認題目的意思;最後,只好讓兒子次日帶回學校問老師。答案下來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解不到題,是因為解題的思考過程不一樣。老師温婉地說:「功課有不明白的,拿回來提問即可,我非常樂意解答。」後來和另一位家長聊起功課的問題,她也很直接地說:「讓孩子自己回去問老師,免得我們的思考方法不一樣,反而令孩子迷惑。」
靈活的教學模式
女兒讀的中學與一般公校不同,他們標榜以大學的教學方式,採用靈活上課時間,好讓學生進大學時容易適應。女兒選讀六科,每天上課時間不一,只有一半時間在課室,其他時間則由學生自由分配作資料搜集、寫報告、自修等。這個制度收效與否,倒是因人而異,懶散的學生容易在課餘時溜去玩樂,荒廢學業;自律的學生,則享受不用從早到下午關在課室裡,可發揮的自由空間更多。感恩的是,女兒屬於後者,已考上了大學,也懂得自己規劃溫習作息的時間,完全融入大學的生活。
喜歡加拿大學校
說孩子學習的壓力,就小學而言,中國和加拿大可謂天壤之別。女兒屬於乖巧一類,基本不用太操心,但就是動作慢,吃飯慢、走路慢、做事慢,當然,做作業就更慢。在國內上小學時,光是每天的作業,就壓得她抬不起頭來,更不用說作文課、數學班、學畫畫和鋼琴等。女兒放學回家,就趴在桌子上做作業,除了吃飯,一直做到晚上11點,甚至12點才勉強做完......到了加拿大,學習一下變得輕鬆,回家根本沒有作業,整天嘻嘻哈哈的;她說:「加拿大的學校真好!」
高中課程輕鬆得多
姪女來加拿大上高中,相對於國內的高中,加拿大的學習壓力還是小一些。因為高考的壓力,中國的高中學子都是拼了命地學,不僅學生努力學,老師也是卯足了勁教,學校、家長都是竭力配合。早自習、晚講座、補習班、複習課;三日一小考、五日一大考;念成績,排名次,獎優懲劣......加拿大高中課程的安排相對較為合理,學習雖是緊張,但仍有自己的時間。比較起來,姪女顯然更喜歡在加拿大上學。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