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爸爸」網上爆紅
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工作的何淼,為了幫助在該大學附屬小學上二年級的八歲女兒貝塔,在兩個月內記住大量成語,於是根據學習的進度,每天花兩、三個小時創作漫畫,一共畫出1440幅成語漫畫,作品不但在網上熱傳,而他也被網友冠以「漫畫爸爸」之名。
何淼與女兒貝塔
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向熱愛畫漫畫的何淼,開始時只有一個單純的目的,就是幫助女兒迅速記住這些成語,因而設計出一個名為「成小語」的漫畫小人兒。在他的創作意念中,盡量以簡單、搞笑、貼近娃娃生活、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將生澀的成語有趣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例如,他把「成小語」分身成了兩個小人,這個問:「誰去」,另一個背上寫著「毛遂」的則說:「我去」,於是便成了「毛遂自薦」;在「豆蔻年華」中,「成小語」化身成「年」和「華」,二人被姓「豆」者用碗扣住;而最受好評的漫畫是「埋頭苦幹」,「成小語」把腦袋埋在土裡,手拿鋤頭幹活,既好笑、又有趣。
何淼繪畫的成語漫畫,大大激發了女兒的學習興趣,令她背誦速度奇快;老師知道後,也認同這些趣味性強、簡單易記的漫畫,有助學生對成語的關注,於是在全班予以推廣,就這樣,1440個成語在兩個月內全部拿下,成績斐然。
這個「畫漫畫學成語」系列,不僅讓何淼在女兒所在班級成為名人,也在網上火了一把,漫畫被朋友上傳至微網誌後,隨即被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鳳凰網、四川新聞網、重慶日報、揚州晚報等多個官方微網誌轉載,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成為新一代「網紅」,「漫畫爸爸」的稱謂不脛而走。
有心栽花花滿園
貝塔的班主任周平昭老師道出事情的原委,原來在春節前她接到一個公開課任務,為了讓它有亮點、有高潮,於是在公開課最後環節,用10分鐘時間進行成語接龍活動-由現場老師提出成語,學生們接龍。為此,在公開課展開前兩個月,老師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提出1440個成語的學習,但並沒有要求一定全部記下,只是盡力而為,越多越好。
聽到孩子在短時間內,需要記住那麼多成語,何淼隨手就在紙上畫下方便孩子記憶的成語漫畫,結果,便促成了網上爆紅「成名」的意外。
對於何淼提供的漫畫,周老師覺得簡單明瞭、幫助記憶、功不可沒;她坦承,成語接龍非常成功,甚至有外省老師希望拷貝漫畫,用以幫助學生學習成語。《咬文嚼字》創始人、名譽主席郝銘鑒也認為,通過漫畫將成語形象化以便記憶的做法可行,但不贊成曲解或以諧音的漫畫記憶方式,以免孩子記住的只是錯誤的涵義,更指出,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不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學習成語要靠日積月累。
教育學家紀大海認為,何淼的畫漫畫行為可以理解,但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因和成語原來的意義背道而馳,這種歧義性謬誤用多了,會讓學生對成語本身產生誤解;至於老師要求短期內背誦大量成語,他指出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應根據學生對成語的認知水準來進行。
大家對填鴨式強記的教育方式有甚麼看法?可知道孩子最渴望的是哪一種教育形式?除了「漫畫爸爸」外,還可以有哪些「爸爸」出現呢?
稽延(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