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更「浮躁」- 讀賈平凹《浮躁》有感(下)
經商者賺錢經歷的描寫
賈平凹談80年代前期社會的浮躁,自然少不了對下海經商者賺錢經歷的描寫。
雷大空乃同鄉農民,他不甘低微的地位、要賺大錢、要出農民被瞧不起的氣、要為農民爭光,他幹過許多行當,最後開貿易公司;他是好人,幫助善良的福運和小水、贊助具有正義感的金狗和青年記者協會、贊助學校。可他也藉贊助學校,撈政治資本;藉報紙沽名釣譽、賣假種子、玩弄女性、坑騙經商的對方、胡吃海喝、炫耀財富、不擇手段、行賄、找政治靠山。雷大空相信「吃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他沒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德感對內心的責備,認為「可比起那些當官掌權的,我倒覺得還清白哩!」可以說,作者比較準確地,描寫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商人,他們的精神世界和行為特點。
金狗認為,大空的壞行為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他對大空多有同情,這些都在為其寫的祭文上表現得很充分:一方面,「可嘆你急功近利,意氣偏狹陷進泥潭。你是以身軀殉葬時代,以鮮血譜寫經驗。」另一方面,謳歌他出生貧寒、不甘命運、艱難創業、關心朋友、資助學校等,甚至他胡吃海喝,也被認為是豪氣和為農民爭光。作者很少談普通人可能對錢有同樣的欲望;很少談為甚麼對出身背景不同的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有不同的道德評價;比較輕描淡寫個人的罪的本性,對行為的內因作用;也沒有談及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地位和倫理分析等。而這些,對今天社會的繼往開來尤為關鍵。
社會人心浮躁的根本原因
那麼,社會人心浮躁的根本原因是甚麼呢?賈平凹用一位考察社會者的講論性的段落,以及金狗在接受其觀點後的講論來指出。這位考察人認為:「但封建主義沉澱的東西太深太厚......在變革中,人的主體意識大大覺醒了......而同時他自身的素質太差,這就容易使他把方向搞錯,把路子走歪」,為了掙錢而不惜一切手段。中國長期商品經濟不發達,形成人的「偏狹心理」。經過文革後,發展出某種「變態情緒」、「狂躁不安,喪失公德,不要法紀,把流血也不當回事。」結果是一些人,「總是怎麼都不如意,怎麼也不合適,甚至總有一種復仇欲,但到底向誰復仇,他自己也不清楚,實際上就是毫無對象,也要恨、要憎、要報復。只有讓這種浮躁不安的情緒狠狠發洩上一次,他的心靈仿佛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這種人是時時都需要一種『強刺激』!」
從五十年代的正常心理,到後來文革的「病態的亢奮」和「無知的狂熱」,文革後轉化為「沉重的自卑」,結果是「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懷疑,人人都要頑強地表現自己的主體意識,強調自我的存在,覺得怎麼也不合適,怎麼也不舒服,虛妄的理想主義搖身一變成最近視的實用主義。」「民族價值的貶值」,造成了追求「個人價值」,但追求個人價值有個臨界點,而「如果超過了這個臨界點,以強烈自卑為基礎的對自我價值的強調和追求,推到極處,便是自我價值的完全喪失。」「人的主體意識的高揚和低文明層次的不和諧,形成了目前普遍的浮躁情緒。」
自我膨脹仇恨苦毒心理
賈平凹之可貴,在於他不僅僅看到浮躁背後的社會制度性問題,更是看到人心的問題,人自我膨脹和越線,仇恨或者苦毒的心理。筆者觀察一些人的苦毒心理,對國家、民族、社會、制度、不同群體、傳統文明的全面否定,甚至對提倡道德倫理進行否定,而不是願意以漸進和平、求同存異來容納他人,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實質是另一種文革「紅衛兵式」的心理。令人震驚的是,這種心理蔓延社會各階層,形成社會性的「怨婦心理」,內心深處總認為,這個社會對我不公,我沒有拿足我該拿的那一份。
基督徒要儆醒的是:怎樣效法耶穌基督作和平的使者,怎樣為自己已有的向神感恩,不做出激化人群和社會矛盾的舉動。人需要在歷史和社會現實不完美的處境中,有正面地參與其間的心理。筆者很喜歡孔夫子的話:「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論語》顏淵篇第十二)?」陳曉芬注解為:「批評自己的過錯,不攻擊別人過錯,這不是去惡為善了嗎?」筆者對北美政黨選舉人,費盡心機攻擊對手,甚至有時手段不堪,確實沒有好感;但既然生活在其中,還是要選自己心目中,相對較符合《聖經》價值觀的候選人。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