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譜
學生愛篆刻,從香港WhatsApp作品來共賞,亦傳上多個印譜PDF檔案,其中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學藏的《秋水園印譜》。頓覺很多遍尋無覓的篆刻藝術資料,可在網上唾手可得。驚喜之餘,一下子從網上下載了近五十個印譜,驟然印譜如雪片飛來,有點吃不消。
回想七十年代,在香港中大校外課程學篆刻,開課後仍買不到篆刻刀和參考印譜。謙謙君子的陳秉昌老師頗費心力,找鐵匠打造平口篆刻刀,又托人向臺灣書店集體訂購《鉥印集林》作教材。那打磨欠平滑、微帶鐵銹、被白色棉繩捆纏的篆刻刀,看來粗糙,但同學們視之如寶。陳老師提到不少印譜,如陳介祺的《十鐘山房印擧》、吳大澂的《十六金符齋印存》等,在圖書館找不著。偶爾在書畫文具店發現線裝印譜,又非財力所及,求之不得更覺可貴。若得知某人有一印譜,用盡情面借回來反覆細看,生怕看漏甚麼。現時嘛,一本一千四百零八頁的《十鐘山房印擧》,不須一分鐘便下載到電腦,隨意點撥後便排時待讀了。
說待讀絕不為過:電子書隨時下載,資料穩攥在自己手上,如非必要,便不急著去讀,最後可能擱在一隅,人書俱老。太易得來的東西,像用之不竭,往往不懂得珍惜,而經過努力的成果,才會珍而重之。那份成功的喜悅,或許是一輩子掛在口邊的話題了。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