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016回顧與2017展望
中國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的過程中,度過了艱難的2016年,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過往追求GDP模式來進一步發展的騰挪空間已經有限。現在我們用以下幾個關鍵字,來勾勒出中國在過去一年發生的經濟事件。
GDP緩慢降速
國家統計局1月2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這是近十年來增速最少的一次,但也體現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一貫穩定性與韌性。不過,在省級政府追求政績衝動的前提下,增速背後的彈性也需考慮。
房地產泡沫
在過去一年,中國經歷了一場分佈不均衡的房地產價格增長,北上深等一線城市房價暴漲而供地不足。大量的內陸三四線城市,特別是北方三四線城市,前期過度開發的房產仍作為庫存積壓。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上漲背後,並非是實體經濟的增長帶來的房地產市場的上漲,而是一種投機性熱錢盈利與市民資產保值意向的叠加,以及對貨幣貶值資產保值所帶來的擔憂。最終,在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算是給這場房地產泡沫做了一個未完的注腳。
債務市場信用違約
債務分為居民債務、企業債務與政府債務。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統計數字表明,從結構上來看,中國債務最大的部分是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該部門認為,中國政府的債務處在可控範圍內,不屬於風險非常高的狀態。過去認為,國企具備政府信用背書,具有較好的債務評級。但2016年出現的東北特鋼債務違約表明,地方政府為國有企業兜底的情況,在慢慢改變;而以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為代表的失聯違約,則反映了債市調整期杠杆風險大背景下,債券市場主體間脆弱的信用。
外匯儲備降低財富流出
中國在2016年,經歷了一場艱難的外匯流出保衛戰。中國外匯儲備,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以每過幾個月削減1000億的水準在逐步流失,外匯流失造成的負面作用顯而易見。於是央行開始了在外匯流失速度與保持人民幣無貶值基礎之間的取捨,作為維繫市場穩定的央行,其想法從來都是拿時間換空間,把人民幣貶值的長期趨勢,通過時間的延展攤平到相對穩定的狀態,任何失控的節奏對整個經濟體,都是一場災難。在2016年,「人民幣無貶值基礎」這句語在媒體頻現,不過同時有經濟學家頻繁呼籲,要保外儲而非匯率的聲音。
霧霾與增長艱難決策
北方重工業省霧霾問題,已經上升為中國政府、民眾、媒體等多方面關注的一個焦點。治理霧霾減少排放,成為中國保持可持續性經濟增長的迫切需求。過去通常的說法是,污染是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但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當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脅的時候,再高的人均GDP也毫無作用。空氣污染正在成為北方城市中產居民,離開本地的一個主要原因,對當地造成的財富損失與發展重化工業之間的取捨,可能也已經在政府考慮範圍之內。
企業稅負之謎
關於「死亡稅率」之說,是指中國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接近40%,這對企業意味著死亡。後來,關於稅負是否過高這個問題,得到了中國兩位著名民營企業家的呼應。中央和省級財稅部門開始了一場收稅項目數字解釋說明工作,顯而易見,在中國經濟增長艱難的大背景下,稅負的降低是有利企業與經濟長期發展,但短期不利政府的選擇。
2017年前景展望
在美元加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對內經濟領域,2017年人民幣貶值的長期趨勢仍舊不變,各地大手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會持續,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步伐仍在推進,同時,中國吹響了新一輪引進外資的號角。在對外經濟領域,人民幣國際化下的一帶一路建設,擴展海外信用的步伐,仍在堅定推進。在政治領域,中國的反腐與整頓吏治、簡政放權、提高民生水準、增強司法信用的長期政治趨勢,仍會不變。在這場艱難的改革中,如何平穩地走出此次危機困境,考量著中國政府的智慧。
李真真(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