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的名義-引起教會爭議的影片《血戰鋼鋸嶺》
與導演梅爾˙吉布森一向的影片相同,《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也是一部宗教性極強的電影,此片以二戰中美軍救護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了他堅守信仰,拒絕觸碰武器,拒絕殺敵,赤手空拳地從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英勇救出了75名傷員,創造出神跡般的戰地傳奇,最終成為唯一的未開過槍,卻被授予國會榮譽勛章的美國軍人。
決心迴避殺戮的時刻
影片從童年的戴斯蒙德講起,他與哥哥一起攀上陡峭的山巔(一座與鋼鋸嶺相似的山嶺),兩個兄弟之間也不免互相打打鬧鬧。一次戴斯蒙德與哥哥打鬥中,幾乎失手打死哥哥(暗比沖繩島之戰,美軍與日軍浴血廝殺),驚慌愧疚的戴斯蒙德抬頭看見牆上該隱殺弟的圖畫,和十誡中「不可殺人」的誡命,戴斯蒙德深深被震撼;此時,媽媽告訴他「殺人是最重的大罪......是最讓上帝難過的事」。影片在中間插敘部分,再進一步交待了年輕的戴斯蒙德此生「決不持槍」觀念的來源,那是他為父親對母親的家暴行為怒不可遏的一刻,舉槍對準父親,險些弒父。作為一名信徒,戴斯蒙德生命中這兩件事,使他看見殺戮之罪的可怕,他決心永遠迴避這樣的時刻。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本宣戰,青年紛紛參軍入伍,戴斯蒙德告別未婚妻,期望以救護兵的身份投身戰場。他被派往戰局處於膠著狀態的沖繩,從而參與了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事之一「沖繩島之戰」,總計美方有七萬多人與日方十二萬多人,葬命於這場發生在充滿諷刺意味的「太平洋」上的血火交戰中。
人類歷史與戰爭相伴
導演梅爾大手筆再現戰況,將戰爭場面拍得驚天動地,極有現場感。烈焰在眼前騰起,硝煙撲面沖來,火焰槍射出筆直的烈火,劃過整個銀幕,在濃煙翻捲中顯出灼人的亮紅色。鋼盔碎裂、殘肢紛飛,中彈者抽搐著倒下,被燒者踉蹌地帶火奔逃......平移鏡頭展現了戰場的殘酷與廣闊,藍色濾光鏡突出戰爭的陰暗與歷史感。梅爾導演為拍出這樣的效果,不惜炸毀了整個澳洲農場,他拒絕電腦制作,全用實景拍攝,更加真實地突出了當人類進入現代戰爭階段,鋼鐵炸藥與人的血肉之軀相搏,所製造出來是何等的人間地獄!這一場景再與片頭部分的兄弟相爭、該隱殺弟遙遙對應,對戰爭的批判是深刻的。
影片英文名直接用鋒利感十足的「鋼鋸嶺」地名來命名,本身足以叫人有切膚之痛。幾千年來,人類的歷史一直與戰爭相伴,實在是「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戰局當前,戴斯蒙德作為「安息日復臨會」的信徒,拒絕持槍並堅守安息日,引發了他與所在部隊的嚴重衝突,官司一直打到軍事法庭,最後是靠他曾經參加一戰的父親與指揮官有舊交而免於起訴,並允許他持守固有信仰。此舉導致他與戰友們的關係十分緊張。
對宗教禮法嚴格恪守
鋼鋸嶺戰役之際,戴斯蒙德手無寸鐵出征,與戰友一同攀上斷崖絕壁般的鋼鋸嶺,他堅持只救人、不攻擊。戰鬥間歇期間,他仍然堅持在戰場尋找受傷者,連續十幾小時不休息,把他們一個一個送到安全地帶。他不斷呼告:「上帝啊,再讓我救一個!再讓我救一個!」整個戰爭期間,他獨自一人救下75名傷員(包括幾名日方軍人)。影片介紹說,戴斯蒙德的英勇與不懈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贏得了戰友的尊敬與信任。
只是,從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戴斯蒙德對他的信念「一根筋」式的死硬態度,看到了他對所屬教派宗教禮法的嚴格恪守,卻不能看到他對基督信仰的認識。這就使得他的堅持,僅僅是他個人在「行為」上的完全,是救他自己脫離這末後的世代,這就不免狹隘與自義。影片中尤其好笑的是,眼看日本兵端槍衝過來時,戴斯蒙德拖著受傷的戰友一邊後退,一邊由戰友開槍擊殺對方,這一鏡頭讓戴斯蒙德「不可殺人」的信條顯得十分滑稽:我不殺人,必不可免時,由別人代我去殺人,可以這樣洗手來表示無辜嗎?影片最後總攻令下達時,部隊寧可推延十分鐘,也要等待戴斯蒙德禱告的補敘,聽上去更像是迷信-一群對信仰不了解的人,居然以為這信仰裡有某種法力。
聽信仰乾渴者的呼聲
《血戰鋼鋸嶺》於2016年12月8日在中國上映,引起一片讚譽,社會上更高調評價此片對信仰的不妥協態度,許多人從文化的角度,基於中國這樣一個一直缺乏信仰的狀況,大談信仰的社會意義。網絡留言有許多類似「信點甚麼,比甚麼都不信好」、「看!信仰的力量」、「信心改變世界」、「信仰是最好的正能量」諸如此類的說法。作為基督徒,我們很能夠理解這樣的聲音,因為對於長期信仰乾渴者,當他找不到真正的活水的時候,很可能急不可擇地飲鴆止渴;從這些留言裡,基督徒應該能聽到馬其頓的呼聲!
此片在教會內部的爭議,則主要集中在教義方面,以及如何評價堅守信仰。四川基督教作家康曉蓉撰文,稱讚戴斯蒙德堅定不移的持守難能可貴。只是,如果這僅僅是從比喻的意義上,講述對待信仰死硬到底永不變通的態度,確也並無不可;但如果停留在這裡,那麼,戴斯蒙德與中國的屈原、譚嗣同甚至猶大社會法利賽人,並無本質差別。單單說信仰力量的強大是沒有意義的。魯迅說,「六朝的確有許多焚身的和尚......然而與中國歷史,仍不相干」(《熱風•聖武》)。
只是宗教信仰堅守者
影片脫離戴斯蒙德所持信仰的實質內涵,單純講「信仰的力量」來加以熱烈謳歌,必然在教會內部引起爭議。一方面新約基督徒已經不必再依照舊約律法持守「安息日」,另一方面舊約中的「不可殺人」的誡命,本意在「不可謀殺」,戰爭並不包括在其中,與戴斯蒙德所理解的「不可殺戮(Kill)」不盡相同。影片中有不少戴斯蒙德讀聖經的鏡頭,但除了他所持定的上述兩樣屬於他,以及他所在教派的信念之外,既看不到基督耶穌的生命之光,也看不到他對他人宣揚信仰,以至他的隊長這樣對他說:「我們都不懂你的信仰,但我們都看到了你對信仰的堅持。」戴斯蒙德•道斯,不過是一個宗教的堅守者。
誠然,作為大眾文化,反映信仰的影片寥寥無幾,迄今為止,僅見的有限影片中,佳作甚少。基督徒透過電影、臉書、推特、微信等途徑來傳福音,是不錯的,只是,我們要考慮的是,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們應當如何講述真正的信仰?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