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情緒藏起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不過有些人自小就懂得把自己的感情藏起來,從不表達或流露內心的感受;也有些人只會表達他人喜歡的情緒,卻將壞情緒隱藏。其實,情緒好比彩毛線,我們可以用各種毛線,交織出一塊色彩繽紛的毛氈。
一個沒反應的木頭人
跟Marco拍拖兩個月,Mary發現他從不表達自己的感情,感覺有如面對一個木頭人,做甚麼都沒有反應,更不理解他在想甚麼,為此,不知該怎樣跟他相處。探索原因,原來Marco家裡的人際關係極其惡劣,父母經常吵架,兄弟姊妹從小乏人照顧,各人只顧自己的事,與家人缺乏溝通,因為大家都認為,講出自己的感受也沒用,根本沒人理會,反而會引起衝突或遭人嘲笑,所以從小就習慣隱藏自己的感情。
事實上,人人都有情緒,不過由於受成長經歷的影響,以致表達的方式不同。由於沒人鼓勵Marco將感情外露,加上他内心自覺不安全,結果,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別人的攻擊和取笑,於是將感情藏起來,而且藏得越來越深,致令其他人誤以為他沒有情緒。其實,這樣隱藏自己的感情,不但不健康,內心也會非常痛苦,惶惶終日;同時他也十分矛盾,一方面很需要別人的愛和接納,另一方面又怕對方不接受他不好的情緒。
不敢流露真正的自己
隱藏自己情緒的結果,就連自己也接觸不到「真正的自己」;事實上,我們需要接納真正的自己,才可以勇敢地向人表達。隱藏感情的人,不單自己不開心,別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他相處,正如Mary和Marco所遇到的問題一樣。因此,Marco必須鼓起勇氣,去接觸自己的情緒(無論喜歡與否),否則Mary難以跟他溝通。
原來,Mary本身也有她要面對的問題-她父母從小就強調,大家要開開心心,特別是一家人吃飯的時候,不許有人拉長面孔,否則會被責難;久而久之,她已習慣將不愉快的情緒藏起,就算有多不開心,也不敢在家人面前表達,只會躲在洗手間或被窩內大哭一場,因為她知道歡笑或合作的時候才被接納,哭泣或發脾氣時便要捱駡。所以,Mary只會表達别人喜歡的情緒,隱藏壞情緒,而遇上的Marco,卻又是個不敢表達任何情緒的人。換言之,這對男女都不敢流露自己真正的情緒,都是不健康的。
以情緒為主題的劇本
由 Pete Docter 編劇兼導演的卡通動畫 Inside out《玩轉腦朋友》,是一部討論情緒的電影,非常賣座;由於他看到自己的女兒在成長中不斷轉變,因而引起他創作以情緒為主題的劇本,並經由著名心理學教授修改。戲中女主角-11歲的韋利(Riley)在長大過程中,產生了好些情感混戰,正對照每人成長必經之路。透過韋利五種情緒(擬人化)的角色-快樂(阿樂Joy)、悲傷(阿愁Sadness)、憤怒(阿燥Anger)、厭惡(阿憎Disgust)和恐懼(阿驚Fear),代表她內心的五種感受。小女孩因為搬到新地方,不適應也不快樂,繼而出現愁的情緒,悲傷更成為了她的核心記憶,通常我們不容許自己有悲傷和憂愁的情緒,於是快樂和憂愁爭吵,令我們煩躁、驚恐,甚至厭惡憎恨。如果容讓憤怒、煩躁、恐懼佔領我們,就會使我們的人際關係惡化,漸漸失去一切的興趣,並會將一切記憶忘記。
必定要學懂面對傷痛
韋莉的遭遇也好,我們的人生也好,總不能一切盡如人意,與其刻意逃避失意、不快,何不勇敢接受傷感的經歷?傷過、痛過,才能真切體驗到喜悅帶來的溫暖光環。電影中反映出人的情感,不可能只是單一的「喜怒哀憎恐」,而是每段回憶都混雜著各種情緒的交替,繼而編織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心路歷程。人長得越大,情感越複雜,愁緒的出現也越來越頻密,所以要成長、成熟,必定要學懂面對傷痛。面對情緒的秘訣就是,不要將感受藏起來,也不要只流露人家接受的情緒。有人將情緒比作七彩毛線,我們可以用各種的毛線交織,使我們的人生成為一塊色彩繽紛的彩氈。
楊朱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