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利益置優先 人權公義不值錢
象徵式制裁屬表面化
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於去年10月2日,進入沙特阿拉伯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後被虐殺分屍的事件,引起全球關注,西方國家紛紛對要為事件負責的沙特阿拉伯展開制裁。加拿大外交部長方慧蘭也於11月底宣佈,制裁17名涉案的沙特阿拉伯人,禁止他們進入加拿大,以及凍結他們可能在加拿大擁有的財產,不過,就沒有把可能是幕後黑手的該國王儲穆罕默德包括在被制裁名單之內,也沒有實踐早前總理杜魯多所說,正在考慮中止與沙特阿拉伯簽訂的數十億美元軍火交易。
加拿大的所謂制裁只具象徵式意義,不會改變沙特對此事件的立場,相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已馬上下令該國有關官員尋找新的供應商,填補沙加兩國可能終止交易所出現的空缺。加拿大所制裁的17名沙特公民皆是謀殺行動的執行者,並非主腦,他們可能根本在加拿大沒有財產,也不準備到加拿大旅遊,故此這種制裁只是隔靴搔癢、虛張聲勢。非但加拿大是這樣,其他西方國家同樣都是走過場,對沙特阿拉伯的譴責是搪塞了事。
涉及軍售不願站隊
制裁17或18名沙阿拉伯行兇者,是西方各國在此事共同使用的模式,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都採取一致行動,當中只有德國聲稱,會取消部分他們供應沙特軍火的協議;作為沙特兩個最大軍火供應國-美國與法國,則斷然拒絕這樣做。
一直把「美國利益優先」掛在口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最為「坦白」,他說不想因此而失去那落在美國相當於1,100億美元的投資,也不想失去100萬個就業職位。他還搬出另一個理由,就是即使美國停止出售軍火給沙特,沙特也可以向其他國家,例如中國或俄羅斯購得武器。法國在此事的立場和美國一致,只是口頭上要求沙特就卡舒吉死因「說清楚」,但涉及軍售則不願站隊。
西方國家對人權公義從來都有兩套標準,他們譴責中國、俄羅斯、朝鮮等「敵人」從不手軟,例如一對俄羅斯前特工父女在英國中毒受傷,後來有證據顯明俄羅斯政府要負上責任之前,各西方國家已群起譴責及制裁。卡舒吉案較之俄羅斯前特工中毒案,其兇殘程度及嚴重性更為強烈,但西方各國的反應只是輕描淡寫,更不敢觸及沙特最有權勢的王儲穆罕默德,無他,皆因沙特阿拉伯財雄勢大,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國及全球第二大軍火購買國,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美國及西方世界要倚仗沙特去聯合其他阿拉伯國家,抗衡有俄羅斯及中國在背後支持的伊朗。因此,在處理卡舒吉案時,人權、公義便變得次要了,美加等西方國家自己的國家經濟政治利益,才是首要的考量。
陳國燊(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