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文化(二)
人體內的氣,看不見,摸不著。那麼前人怎樣感覺得到呢?多年前曾請教一位名醫,他從中醫角度回答,說得實在可信。醫師說:前人的認知方式,來自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生活體驗,是直覺的。例如古人在奔跑時,偶然發現如由肺部呼吸轉到腹式呼吸,可省體力消耗;後又發覺在安靜狀態下加強腹式呼吸,有時感覺到體內有像氣流動的東西,更會按一定的路線運行,因此形成「內氣」的想法。中國古今都有對經絡敏感的「經絡人」,經絡是氣運行的通道,而這些人感受到經絡氣的變化。例如有些人在生病時,皮膚上會呈現經絡走向的紅色紋路。在治病時,醫師也會感受到氣,如針灸有所謂「得氣」,是氣血集中在被針灸的穴位。當下針時,如果得氣,醫師會感覺到針上有像魚吞鉤的沉滯感,這足以證明有氣的存在。
多年來,我遇過多位可信,能發放外氣的醫師和太極師父。有一位醫師發放出來的能量,令我有如輕微觸電的感覺。我也試過雙掌圈握一位太極師父的大臂,而當他運氣時,我清楚感到有氣流在大臂內運行。這是我對氣親身的體會,但如何理解要以科學態度探究。中國傳統哲學重視天人合一,我認為「氣」是關鍵。古人觀察自然,以為人秉承天地精氣而生。身體是個小天地,所賴生存的氣與天地精氣沒有分別,所以天人是合一的。這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的指導思想。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