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疫苗 各有利弊
假如將人類免疫系統對付新型冠狀病毒,視為武林高手過招的話,疫苗就是練習賽,都是拿一個「疑似敵人」來刺激免疫系統。「滅活疫苗」是敵人的屍體; 「減毒疫苗」是一個半死不活的敵人; 「重組病毒疫苗」是一個貌似敵人,但武功不強的A貨(假貨);「蛋白質疫苗」則是穿上敵人的外衣和裝扮來魚目混珠; 而「核酸疫苗」就是將敵人的武功心法告訴你,由免疫系統自行製造假想敵,再想出拆招方法。
疫苗的研製方法與時並進,雖然原理都是用改造過的病原體去訓練免疫系統,但方法有異,從早年減毒疫苗、滅活疫苗到現在使用基因工程,甚至不需要用到真病毒,只要基因序列便可製造疫苗。所以當中國在今年1月11日公佈這次新冠病毒基因全序列後,各國疫苗團隊就開始工作。現時全球共有超過160支團體在研發疫苗,四大類的八種疫苗,研製方法有異,各有利弊。
第一類:全病毒疫苗(Whole virus vaccines)
這是以病毒本身完整病原體製成的疫苗,如麻疹和小兒麻痺症等疫苗都以這種方法製造。現時全球起碼有7組新型冠狀病毒團隊使用這種方法。全病毒疫苗也可分為:
1. 滅活疫苗(Inactivated virus)
使用已經被高溫或化學物質殺死的病原體。好處是較為溫和,但也可能需要追加接種來保持效力,培植過程時間也較長。
2. 減毒疫苗(Weakened virus)
注射經多次繼代培養,以致病力已很低的病原體。好處是與真正的感染相似,通常在一次注射後可提供長期保護,有時是終生免疫;但壞處是免疫系統較弱,有長期健康問題或接受過器官移植的人,可能不適合使用。培植過程時間也較長。
第二類:重組病毒疫苗 (Viral-vector vaccines)
重組病毒疫苗就是,將原來的病毒抗原,由另一個弱感染性病毒作為載體 (viral vector),帶到人類細胞去引發免疫反應,例如牛痘病毒、腺病毒。現時全球起碼有25組新型冠狀病毒團隊使用這種方法。可分為:
1. 非複製型病毒載體疫苗 (Non-replicating viral vector)
非複製病毒載體是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因此它們不能複製並導致疾病。好處是對人體較為安全,但可能需要追加接種,開發時間也較長。
2. 複製型病毒載體疫苗(Replicating viral vector)
原理類似非複製型,但使用的病毒可在人體內複製。好處是與真實感染非常相似,引發更強、更廣泛的免疫反應。壞處是人體對載體病毒的免疫力,可能會削弱疫苗功效。
第三類: 蛋白質疫苗 (Protein-based vaccines)
以病毒的病原體部分結構製造疫苗,例如使用病毒的蛋白質外殻或碎片。現時全球起碼有33組新型冠狀病毒團隊使用這種方法。可分為:
1. 次單元疫苗(Protein subunit)
使用病毒外殻上的蛋白質誘發免疫反應。好處是在生產上較全病毒疫苗快,但不像全病毒疫苗那樣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需要加入一種稱為輔助劑(adjuvant)的化合物,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反應。
2. 病毒樣顆粒疫苗(Virus-like particles)
使用具含抗原的病毒蛋白質外殻,但不具內裡的遺傳物質,其中的蛋白質自我組裝成顆粒,在人類免疫系統看來,就像冠狀病毒一樣。免疫反應較次單元疫苗強,但生產較難。
第四類: 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s)
核酸疫苗使用構建病毒蛋白的基因指令(以DNA或RNA的形式),病毒基因被插入人體細胞,然後大量複製病毒蛋白,誘發免疫反應。 現時全球至少有20個團隊正致力於研究核酸疫苗。可分為:
1. DNA疫苗
在DNA疫苗中,將環狀DNA片段導入細胞,然後體內的細胞使用基因指令來製造病毒蛋白,誘發免疫反應。好處是開發快速,理論上安全,但此項技術仍未被審核,沒有現存疫苗使用這種方法。
2. RNA疫苗
理論與DNA疫苗類似,注射含有mRNA的脂質納米顆粒到人體細胞膜內,轉譯出蛋白質,比DNA疫苗省去轉錄的步驟。利弊和DNA疫苗差不多。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