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童年:阿香
雖然梧州還未淪陷,雖然有專人每日負責收聽前方發來的無線電訊,報告敵軍進攻的區域和範圍,雖然大家都心裡有數,逃往大後方的日子總會來到,但這些未知數還未發生時,平順的生活仍是一種享受。
居於漁花塘裡的家家戶戶,都有一兩個傭人協助家務,照顧孩子。太太們仍舊衣著時髦,打扮漂亮,串門子,吃點心,三五成群過著熟悉的生活。老媽比較純樸,較少參與這些活動,且有一段時間居家簡出。
傭人們以女性為多(不少是從廣東順德來「梳起」不嫁的專業「媽姐」-粵語對女傭的稱謂。年老退休時就回鄉,同住於共置物業的「姑婆屋」)。她們出現在廣西,為的是希望日軍臨近時,可隨夥逃難。大部分人的標誌是,一條長及臀部的烏黑長辮,耳垂吊著兩串耳環。上工那天,帶著一個小藤籃,裡面裝載了全部家當:白衣、黑褲、夏天保涼的黑膠綢衣褲,還有一把葵扇。她們挽著藤籃,往市場買菜。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每早上各人坐在矮竹凳上,捧著一大碗熱稠稠的稀飯,配著粗粗的鹹菜頭,吃得津津有味!我家的女傭在我兩歲多時離職,老媽在徬徨之際,阿香出現了。記憶中她與老媽年齡相若,沒有長辮,她也是希望跟我們一起逃難。在我們家的五、六年,處處顯出她的聰明、籌算和人緣,與我們一起經過高山、低谷,越鄉、跨鎮等大小困難,盡心盡責地處處為全家著想,尤其對孩子們的關懷和呵護,她將最好的給予我們,在困境中帶給我們無限的祝福。
詹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