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童年:鵬化
大隊人馬,走了一晚,右邊是山壁,左邊是懸崖,當中是多彎且窄的險峻山路,雖然下山後有人經歷被劫,但總算平安到了「後方」!這時懼意、倦意、餓意、寒意一齊侵襲,但知道過了農田,就會有人家,所以勉力支撐,向「目的地」前進。前面呈現出一個極大院落,開著兩扇紅漆逐漸剝落的大門,門上有一副對聯,我不認得字,不得要領。從大門往裡看,是一個大廣場(後來知道是打穀、曬穀的地方,亦是小朋友玩耍,成人們傾談的據點),四周圍著矮矮兩層的土房子,人畜同居一處。
我們這批疲累的難民,看見一個操著老爹母語客家話的伯伯站在門旁,向大夥招呼,老爹遂自然地成為全體的代言人及領袖。鵬化是這條鄉的名字,鄉民務農為主,養殖畜牲為副。我們還沒有到達之前,已有幾戶非關員的人家逃難至此,獲鄉長安排住處,我們也得到同樣待遇。大家都感謝他的厚待,給以棲身之所。可是,他不讓我們這一家住進大宅,因為老媽身孕重了,在大宅內生孩子會帶來不祥。產子的血腥會影響所有的人、畜、事,鄉民也會遭殃,我們被拒絕了!
鄉長並非無情,過了小溪,到鄉民議會的鄉公所,那裡的幾幢房子還有空位,我們可以暫時安頓,到孩子滿月後才搬回來,當然這表示我們要在那邊住上三、四個月。就這樣,我們存感激的心,與眾人分離,再上路。
詹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