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壞參半的通脹升溫
一年來,先後爆發第二波和第三波疫情。近期疫情雖緩和下來,但暗湧猶在,主要是變異病毒株delta,甚至lambda也已出現了!然而,隨著各省逐步重啟經濟(截稿時安省已踏入重啟的第三階段),大家開始擔心的,不再是能否復甦,而是復甦會否過快,從而引發急劇通脹。大家最近到超市,已發覺物價漲升了很多。加拿大中央銀行7月14日發表議息聲明及《金融政策報告》(Monetary Policy Report),一如所料,維持利率不變。央行行長麥克林(Tiff Macklem)表明,對經濟前景增強信心之餘,也同時關注通脹。他上任一年,經濟環境可謂180度轉變;就任之初,加拿大爆發第一波疫情,有超過200萬失業大軍,通脹率受控於1%至3%的目標範圍。當時的前景未明,因新冠疫苗尚在研發階段,沒有人可以肯定究竟疫苗會否有效。
這些舉措除了反映央行有信心加拿大的經濟可穩步復甦外,似乎是希望讓能夠在可控制範圍內慢慢升溫的通脹,完成加拿大經濟復甦的大任。意思是:由消費來帶動增長。因為政府的補貼大抵已完成使命,也不可能無止境發放福利和救濟,現時是消費層面來發揮作用。加拿大5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攀升3.6%,是2011年5月份以來最大的按年升幅。其中,央行關注的三項核心通脹指標,全部連升數月。
物品攀升的其他原因,是商戶過去一年生意淡薄。如今重啟經濟,遇著壓抑已久,儲蓄充裕而希望報復消費的人,商戶當然要抬高標價,盡量彌補一些損失。加上各地的衛生當局要求商戶和企業嚴格防疫,消毒洗手液和口罩也要充足購備,加重經營成本;工序亦要格外小心,變相減慢產品製造和提供服務的過程。成本上升,產品和服務減少,供應鏈也因而受阻,舉個例子,疫情期間,人們被逼在家工作和學習,個人電腦和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特別強勁,在供應鏈受阻下,晶片供不應求,在無法滿足消費需求下,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顯著漲價。
另一個例子是樓房價格。低息環境造就房屋售價不斷攀升,也抬高了居住成本,為通脹「加柴加炭」。展望疫後樓市仍會穩步上升,尤其市中心的住宅租務市場。因為疫後開始有員工需要返回市中心上班,近日市中心柏文公寓的住宅租金已開始回升,這肯定會構成連鎖效應的通脹壓力。
凌信(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