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特殊需要孩子的失控行為?
時間空間感並非一種抽象的感覺。我們的左右耳朵和左右眼睛能驅使大腦,同時計算不同物體移動的距離和速度,更可配合身體作出不同反應來調整動作;但當時間空間感成為一種單向的反射時,便會失去調整改變的作用,而作出單向的強迫性特定行為,這是在特殊教育需要人士群體中常見的現象。
以上的圖表或能讓我們明白,為何改變強迫性的特定行為那麼困難?當大腦各區域細胞按著成長期不斷增長,直到人體基因所定的數量時,感統各區域細胞所接收到的信息,就會聯繫成一個網絡,並且會按著互動而不斷增強(可比較由初生直到成年的細胞網絡),強迫性特定行為便是在成長期細胞網絡不斷互動下而形成的慣性行為,如能及早發覺和使用適當方法改善,可避免日後更長的改善期。
當然,父母和家庭成員的配合非常重要。有些父母可能只倚重治療課程或學校教導,而忽略了在家庭生活上作出一些刻意的改善及調整。通常在一個一週五天的寄宿自閉中心內,學生接受音樂助療課程後,他們的行為是可控及有進步的;但為數不少的學生在週末回家後,到週一返回中心時,他們的行為和表現就像是將之前所學的完全忘掉一樣。在學校,他們要遵守紀律,有固定的學習模式;在家則較為隨意,會較自我中心。這兩種不同的環境,對那些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而言,需要每週作出恆常生活和學習應用的調整,其實殊不容易且壓力更大。若家長能多加留意,並主動在生活上及學習模式上作出適當調整,如提供一些帶有鼓勵及引導性的選擇,以及製造針對性的環境學習和互動,會有助於更快地改善特殊人士的失控行為和學習過程。
鄔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