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只小鹿
「……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聖經•詩篇》42篇1至2節。
恰如這首“As The Deer”作者Marty Nystrom於1984年寫成這曲的歷程,也是一次絕處逢生的經歷。他是來自西雅圖的音樂佈道者和學校老師,創作了二百多首詩歌,以這曲最廣為傳誦。Marty大學時期已長期兼顧多項事工,包括電視佈道,無奈亦落入力竭無助及毫無喜樂的境況,他嘗試禁食祈禱和讀經去重拾生命喜樂;來到第19天,一次隨意彈琴作曲時,乍見譜架上的聖經翻在《 詩篇》42篇,當下奇事就發生了!
當他唱出第一節的精義後,創意如泉湧,數分鐘內完成此曲,但只寫了首節,後經詩集編輯另請能手補上兩節後付梓出版。這詩歌不但讓Marty重拾動力,更祝福普世信徒,他曾在90年代於韓國親自帶領10萬人高聲同唱此曲。
詩歌靈感來自《詩篇》42篇及相連的43篇, 是苦澀的歷鍊呼喊,當中多少打擊傷害、流離孤單、憂悶絕望,卻三次流露絕望中的渴望和仰望……「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謝祂!」
90年代中,我在香港曾是紅極一時的電視新聞主播,出入往來頭上如戴著光環,受人尊敬禮待;可惜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在電視台人事大地震下離職。神雖開路讓我回巢曾任職的跨國公關顧問公司,重操客戶服務專業,但卻無法重新適應,因為不時要卑恭屈膝服事無理的客戶;當下忽然出現身份角色危機,並有近似臨床性的抑鬱,覺得生命無力、無助、無望、大小事情毫無意義,每晚惡性循環失眠,每天上班如赴刑場,只想逃避一切。結果,神用上幾年時間,在祂保守和帶領下,以巧妙的方式帶我慢慢走出這幽谷,當中亦與詩歌有關。
神當時帶領我參與詩歌粵聲曲詞撰譯,浸淫在別人創作的詩歌佳作中,就像吊葡萄糖水般給我生命注入養份,往後幾年在絕望中的渴望和仰望的信心亦漸漸堅定,重拾動力,更體會不濟的我先從詩歌中得福,繼而讓撰譯的詩歌祝福別人,這正是等候當中見到神恩典!
這跨世紀重聚的歌詠團,想不到各散東西半世紀後,大家能在這世紀疫情逆境中重新結連,數十載風霜讓我們深刻領略人生歷程中,多少次如鹿渴慕溪水的情懷, 神是我們絕望中的唯一盼望,感恩我們仍可繼續同心高歌:「還要稱讚祂」!
周浩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