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評伊朗新片《一個英雄》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三年二月
沒有英雄的年代 只想做一個人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這是八十年代最著名的大陸詩人北島《宣告》一詩的名句。看完伊朗的新片《一個英雄》,我忽然覺得,北島的這句詩移來評價電影主人公拉希姆極其合適。拉希姆是一個因還不起債務而入獄的犯人。影片開始的時候,他正忐忑不安地坐在監獄辦公室外,等待假釋申請批准;接下來,是他滿臉喜悅地出監,快速跑向汽車站,一輛黃色的公共汽車在他來不及趕上之前離開了。這個鏡頭彷彿有一點象徵的意義,拉希姆的人生也總是如此—差那麼一步。
拉希姆並沒有甚麼不高興,得到了假釋,有兩天可貴的自由,他一臉燦爛的笑容,轉搭計程車,直奔姐夫的工地:正在維修中的納什洛斯王陵。這裡埋葬著古代波斯的四位君王,包括大流士一世、二世,以及《以斯帖記》裡面的亞哈隨魯王(即薛西斯一世)。影片此處以長鏡頭拍攝拉希姆沿著盤旋的腳手架一步步登上去,不斷地轉折,再轉折,正如這部電影後面的情節,一次又一次翻轉。
手持攝機拍場景 導演極深設計
對於不熟悉伊朗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樣一個故事的開頭也許平淡無奇,但若是你知道當今伊朗電影,在整個世界影壇何等受人矚目,並且知道本片導演法爾哈迪的大名,以及他曾導演的《一次別離》怎樣震撼一時,你就不會輕易看待他的作品。影片裡大量提著手持攝影機跟拍的場景,看似普通,裡面都有著導演極深的設計:一方面是還原生活的現實主義風格;另一方面則有隱含在這其中的象徵意義。比如,每當主角出現時的鏡頭,無論其前景或背景都會有欄杆、網格之類的存在,這些彷彿不經意的安排,其實在表達導演的意圖:出了監獄的拉希姆,仍然無時不處於與監獄無異的困境之中。從後面的情節,可以倒推出拉希姆急於假釋的原因,是他患有口吃的兒子的語言矯正老師,也是他現在的女友,打電話告訴他,她撿到了一個裝金幣的提包,希望可以幫他還債出獄。一分鐘也不想在監獄裡呆下去的拉希姆,馬上與女友一起去銀行兌換。銀行說,金幣都是真的,但兌換的報價低於他們的預期,換來的錢不足夠交欠金。拉希姆遲疑了,他想到失主的心情,想到自己也是因欠債入獄的,最後與女友商議,決定歸還這些金幣。女友驚愕之餘,同意了,她不就是因拉希姆的良善而愛上他的嗎?
事情越弄越糟糕 多漏洞添把柄
從上面的內容,觀眾看到了一個良心未泯的普通人拉希姆。儘管在第一時間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處境與需求,但當某些挫折讓他開始冷靜的時候,他願意放下自己的欲望,遵從內心天良的引導,做正確的事。故事從這裡啟程……然而,之後發生的千迴百轉,卻不是他們能預期的。
金幣很快被失主領走了,獄方感動於拉希姆的高尚行為,並把故事給了電視台,典獄長積極促成這次採訪。拉希姆老實招供,提包是女友撿的,獄長急於報道成功,隨口就說那也相當於他做的。電視報道讓拉希姆一時成了名人,慈善機構也借機宣傳,為拉希姆募來一筆捐款。若拉希姆的姐夫願意為他欠金不足的部分作擔保,職介所更恰如其時地表示給拉希姆一份工作,真是好運連連!
緊接著,卻是過山車般急速墜落。先是債主不信任,不肯撤訴,然後是網路上流言暗生,說這件事是拉希姆自己導演的一個騙局。慈善機構和職介所都要拉希姆提供失主的證明,才能確信他拾金不昧的行為是真的。拉希姆當時絕未料到這一步,沒有留下任何失主的資訊,現在卻因提供不了這個必須的證據,令人加倍懷疑他在說謊。萬般無奈之下,拉希姆請女友假扮失主出證,結果不但不足以補上千瘡百孔的漏洞,反而再添新把柄。事情至此越弄越糟,錯、錯、錯!
有價值時可利用 無用時遭拋棄
隨著影片內容的不斷展開,漸漸地許多隱藏的東西浮上水面。監獄主動把拉希姆推到電視鏡頭前,是因監獄管理不善曾導致犯人自殺,獄方急於改善形象,希望借報道拉希姆來顯示監獄的成功—看!他們把犯人改造成了一個好人;慈善機構為拉希姆募款,也是借拉希姆的「名人效應」為本機構增加信譽。除了拉希姆的女友和親人,圍繞著拉希姆的各路人馬都在打自己的算盤。在實用理性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們都聰明地善於利用一些機會來為自己謀利。在這樣的計算之下,說出甚麼,迴避甚麼;彰顯甚麼,遮蓋甚麼;喚起怎樣的感動,達到甚麼樣的效果……都是在策劃之中。所以,典獄長不在乎拉希姆說出的實話,硬讓他假裝提包是他撿到的,正是這個最初的謊言,把拉希姆拖進了不能回頭的錯誤路上。那個慈善機構更在發現網上傳言後,為了自己不被捲入輿論旋渦,不顧本來是以拉希姆的名義籌得的善款,直接轉給了其他需要救助之人。在整個事件中,拉希姆不過是一個在有價值時可以利用的工具,當然在無價值時也可以隨手拋棄。 高度扭曲社會裡 保持良心尊嚴
影片更深刻之處,在於這裡面的每一個想借拉希姆達到自己目的的人,都對自己的作為應否反思這一點,毫無意識。在他們看來,這是多麼正常、合理的做法啊!拉希姆應該感激他們才是。今日社會基本上,就是照這樣的方式運轉的,這已經是現代世界通行的規律。影片末後,典獄長還是不甘心讓拉希姆事件白白流失,他想到的最後一招是,利用拉希姆兒子的口吃,讓他捧著印有失主形象的A4紙,訴說苦情。拉希姆和家人站在一旁,看著兒子緊張得越發張口結舌,心如刀割,他上前去制止,典獄長卻高興地表示,這孩子越吃力豈不是賣慘的效果越好嗎?拉希姆憤怒地叫停這場鬧劇,強迫典獄長交出錄影,甚至不惜與他扭打在一起……正是最後這一幕,我們看到的是,在一個高度扭曲的現代社會裡,仍然保持著常識、良心,保持著基本思維能力與尊嚴的一個普通人的形象。導演深知,無論拉希姆有多少過錯,僅僅因著他還持守這種稀缺的品質,導演願意稱他為「一個英雄」。
請離開這個王陵 直追到古列王
影片尾聲是毫無懸念的,拉希姆重回監獄服刑,相信得罪了典獄長的拉希姆,後面不會有好日子過。女友和兒子前來送行,拉希姆一臉燦爛的笑容與他們揮別,他不必再裝假、說謊,不必再違心為獄方、為慈善機構說好話,此時的他如釋重負,腳步輕鬆地走向監獄。甚麼才是叫人沉重難負的東西呢?是罪。至於為債務服刑,只是他生意上的失敗;若是為利益來表演人生,那就是他人格上的失敗。經歷了這一番風波之後,拉希姆選擇在這扭曲的時代做一個正常的人。法爾哈迪不愧是一代名導,在兩小時的影片裡,不但故事波瀾起伏,峰迴路轉,更是反射出當代伊朗廣闊的社會面貌與現代進程中的問題,比如嚴重的大齡剩女問題,男性不承擔家庭責任的問題,破碎家庭沒有保障的問題等,影片人物真實,對白精彩,確實是又一佳作。
影片開頭為甚麼要拉入波斯王陵的場景?毫無疑問這是導演有意的設計。欲以波斯歷史來反襯今天的伊朗,更何況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第一個帝國,就是波斯帝國啊,這是伊朗人心底不能抹去的記憶;然而,行文至此,我倒很想對導演大聲說,請離開這個王陵,直追到第一代波斯君主古列王(居魯士)吧!舊約歷代志就是以古列王的話作結束的,他說:「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
在上帝的普遍恩典中,拉希姆守住他正直做人的基本信念,但是,只有來自基督的特殊恩典,才能讓人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