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波的銀行倒閉潮是雷曼2.0?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三年四月
存款總額增長四倍
從3月初開始觸發的銀行倒閉潮,第一間是美國的 Silvergate Bank,幾天後出現問題的,是加州矽谷的 Silicone Valley Bank(SVB),然後是紐約的 Signature Bank,一星期內接連有三間美國銀行倒閉或被監管機構接管,最終美國政府和聯儲局要出招救市,但風浪未能完全停止,並且蔓延至歐洲,瑞士第二大銀行 Credit Suisse 被市場追擊,瑞士中央銀行為防止危機進一步擴大,借出500億瑞士法郎。究竟這一連串的事件,是否雷曼2.0的序幕?幾間出現問題的銀行,表面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背後的原因卻各有不同。美國 Silvergate 和 Signature Bank 的主要業務是和虛擬貨幣有關,而SVB業務高度集中於新興科技的初創公司,這兩個行業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以幾何級數增長,間接帶動三間銀行的業務,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高速發展,因而出現大量客戶存款湧入,就以SVB為例,2018年的存款總額只是490億美元,到了2020年存款總額已超越1,000億美元;然後在2021年,存款數額再飆升接近一倍,約為2,000億美元,能夠在短短幾年間,存款總額增長4倍,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買下大量美國國債
銀行業務間接受益於金融市場對虛擬貨幣和新興科技的追捧,本應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同時亦帶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置不斷湧入的銀行存款,結果因為增長太快,銀行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把過剩的存款借出,於是就買下大量美國國債。本來美國國債是一項非常穩健的投資,風險極低,可惜因為疫情緣故,當時的美國國債息率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債息越低,代表國債的價格越高,於是三間美國銀行在美國國債最貴的時候大量買入,亦因而種下禍根。無人會預料得到,全球通脹會在疫情之後急升,迫使中央銀行大幅加息,導致美國國債息率亦隨之而上升,債息持續向上,代表國債的市場價值不斷下跌;更加不幸的是,虛擬貨幣在過去一年出現很多負面消息,嚇怕了大量投資者。同時,當疫情緩和,實體經濟重啟的時候,投資者對新興科技的熱情,亦開始慢慢冷卻下來。由於這三間銀行的業務是高度集中於虛擬貨幣和新興科技兩個行業,業務亦同時受到打擊,往日是大量存款湧入,今天反向變成不斷流失;為了填補流失的存款,無奈就要在蝕本的情況下賣出美國國債,出現了嚴重虧損。
一天內提走1/4存款
虧損愈來愈嚴重,令人開始對三間銀行的穩健性產生懷疑,因而出現雪球效應,導致更多銀行賬戶把存款提走。有消息指,在SVB倒閉前一天,有超過400億的存款要求提走,佔總存款額的四分之一,就算是全世界最穩健的銀行,都無法應付一天之內有四分之一的存款被提走,最後美國聯儲局和監管機構只有全面接管。原本美國存款保障的限額只是25萬美元,但由於大部分SVB的存款都是來自商業公司,若然按規矩只保25萬的話,大量初創公司在SVB的存款都會被凍結,令很多打工仔無法支薪;為免引起社會恐慌和混亂,最終美國政府決定打破25萬上限,任何人或公司在 SVB 和 Signature Bank 的存款,不論金額多大,都可以全數得到保障,事件亦總算暫時平靜下來。美國銀行面對的根源問題,是因為在疫情的時間高價大量購入國債,之後因加息造成虧損。當事件蔓延至歐洲,影響瑞士第二大銀行 Credit Suisse,並不是因為加息導致,而是因為歐洲對銀行的監管,一般比美國地區銀行嚴謹,特別是其中一項壓力測試,是集中研究加息對銀行的影響。若然大家有留意 Credit Suisse 的話,其實在過去兩年,已經不斷出現很多醜聞,令很多投資者對銀行本身業務管理失去信心,而過去一年很多資金已經不斷流失。
各國央行反應迅速
美國三間銀行倒閉,只不過是將 Credit Suisse一直存在的問題激化,所以雖然得到瑞士中央銀行提供500億瑞士法郎貸款,亦不能解決銀行業務的核心問題,最後只能在監管機構協助下,將 Credit Suisse 賣給瑞士第一大銀行UBS,事件亦因而告一段落。究竟今次銀行倒閉潮,會否演變成為另一次雷曼(Lehman Brothers)事件?從今次各國中央央行和監管機構作出非常迅速的反應,再加上銀行體系整體的穩健性都比2008年好,所以會觸發另一次雷曼的機會不大,但這並不代表對經濟沒有影響,因為整件事反映出加息對不同行業的負面影響開始浮現,因要壓抑通脹而帶來的痛苦,今天只不過是剛剛開始。
袁國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