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異常的冬天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二月
對加拿大人來說,今年的冬天在1月才算正式開始,寒冷的天氣姍姍來遲,溫哥華大雪連場,氣溫降至零下十多度,多倫多也有短時間的寒流;但在這之前,天氣一直暖得令人詫異。事實上,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S3)在1月初指出,2023年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溫度平均比1850至1900年工業革命前高了1.48°C,也比之前最熱的一年2016平均氣溫上升了0.17°C。這一點點的升溫其實不容小覷,足以為世界各地帶來災難性的極端天氣,導致去年熱浪、暴雨、山火、饑荒不斷出現,2024年還會繼續如此嗎?
全加過溫暖聖誕
過去的聖誕節可以說是2023年一個標誌性的總結,異常溫暖的天氣在全國各地出現:12月27日,西岸溫哥華的最高氣溫達到14°C,打破了1986年以來的紀錄;東岸紐芬蘭省,在瑪麗港(Mary’s Harbour)的拉布拉多(Labrador)社區,12月19日最高氣溫為7.7°C,是有史以來同日的最高溫度;至於經常自詡為全球最寒冷首都的渥太華,Boxing Day那天的氣溫亦高達6°C;多倫多在12月15日亦錄得15°C的高溫,也是自1840年以來同日的最高溫度;阿省的萊斯布里奇(Lethbridge)在12月22日氣溫高達14.4°C,異常的溫暖天氣令當地不少地區政府禁止在除夕夜點放煙花,以免引致山火。加拿大人過不上白色聖誕不是甚麼大事,但2023年的高溫卻為全球不同地區帶來極端天氣,根據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的分析,以下的天災都跟氣候變化有關。
非洲乾旱致饑荒
在非洲最東端的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連續3年的乾旱導致數百萬人糧食短缺,旱災令大量農作物失收、牧場條件惡劣、牲畜死亡、水源供應減少,以至人類族群衝突,435萬人因此需要人道主義援助,亦令至少18萬難民從索馬里和南蘇丹進入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2023年1月聯合國共發放了9,210公噸的糧食商品,並提供了729萬美元的現金援助。連續3年乾旱之後,非洲之角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出現特大暴雨,導致埃塞俄比亞南部、肯尼亞東部,以及索馬里南部和中部許多地區發生嚴重洪災,超過300人喪生。
全球酷熱創紀錄
去年7月,致命的熱浪給歐洲、北美和中國大部分地區帶來了持續數周的極端高溫。希臘曾經在23日錄得49°C的高溫,需要立刻疏散遊客,歐洲南部各國山火開始蔓延;意大利羅馬亦在18日錄得42.9°C的高溫,打破有史以來的紀錄,其他地區如西西里島在19日更錄得46.3°C;北歐挪威亦在13日錄得28.8°C。加拿大在7月11日共創下了三個高溫紀錄,分別是西北地區 Fort Good Hope的37.4°C、Norman Wells 的37.9°C,以及渥太華的37.8°C;美國邁阿米在7月26日打破了連續46天酷熱指數超過38°C的紀錄;16日,加州死亡谷創下了53.3°C的最高氣溫紀錄,超過了之前在1972年和 2005 年創下的 52.7°C。7月16日,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三寶鎮的一個觀測站錄得52.2°C高溫,打破艾丁湖2015年測得的50.3°C,刷新中國高溫紀錄,而北京35°C以上的高溫亦持續了四周。日本群馬縣桐生市、東京西部的八王子市、福島縣廣野町和那須鹽原的氣溫亦在16日錄得接近40°C的高溫。
極端高溫威脅人類生命,美國已確認數宗高溫致死事件,其中包括美墨邊境的移民,僅在墨西哥就有200多人死於高溫。西班牙、意大利、希臘、塞浦路斯、阿爾及利亞和中國也報告了高溫死亡人數,以及因高溫相關疾病住院的人數大幅增加。
利比亞暴雨成災
北非利比亞三座水壩在9月份的特大暴雨後垮塌,造成超過3,400人喪生。來自地中海的風暴在24小時內給利比亞帶來400毫米的暴雨,等同台灣雨都基隆兩個月的降雨量。破紀錄的降雨量被認為是由氣候變化所帶來,而利比亞國內兩座水壩建於1970年代,建造時沒有準備應對極端天氣,加上因為連年內戰欠缺維修,結果抵不住洪水沖擊,導致水壩潰決,幾乎淹沒東部德爾納巿(Derna)約四分之一個巿區,猛烈的洪水宛如海嘯,直接將房屋摧毀,許多民眾更被沖入海中。
最慘烈加國山火
加拿大去年經歷了史上最慘烈的山火,大火燒燬了1,800多萬公頃的土地,打破了1989年創下的760萬公頃燒焦面積的紀錄。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的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引發炎熱、乾燥和大風的天氣,令山火的發生率增加了兩倍。
極端炎熱仍持續
對於2024年,世界氣候歸因組織並不樂觀,「2024年,極端炎熱的天氣仍將持續。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和自然發生的氣候現象厄爾尼諾(El Niño)雙管齊下,可能會使2024年打破去年的紀錄,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世界氣候歸因組織認為,最終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除非世界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並將排放量減至零,否則極端天氣將繼續變得更加劇烈。」
陳筱苓